新故乡动员令》族人海陆两栖 引水耕种救珊瑚礁
花莲丰滨乡新社部落近年因族人在临海梯田恢复有机农法后,并参与全台首例由部落自主监控珊瑚礁生态计划,用图像向部落孩童诉说大海的重要性。(潘国祥提供/罗亦晽花莲传真)
花莲丰滨乡新社部落是全台噶玛兰族最大的聚集地,部落靠山又邻海,族人身分会依循季节更迭变换,既是农夫也是渔民,过去因惯行农法,海里珊瑚礁渐白化。近年族人恢复有机农法,并参与全台首例由部落自主监控珊瑚礁生态计划后,以数据说服农民改变耕种方式,珊瑚礁重现生机。
「我们种田时是农民,农闲时是渔民、也是猎人,了解山海的变化。」新社部落族人潘银华说,早期未使用化学资材时,小时候潜水采集龙虾时,水下2到3公尺就有珊瑚礁,形状有树枝状、馒头状、大便状,包子状等;龙虾则常躲在珊瑚礁里,非常美丽。
新社梯田多采「漫灌」耕种,灌溉水从最高的梯田一路往下溢流,农药、多余肥料也被带到最底下的梯田后,流入大海,潘银华说,因惯行农业使用除草剂和化学肥料,珊瑚礁也变白了,过去沿海有很多的鱼虾贝蟹,现在也都消失,直到这几年恢复友善环境农法,海洋才渐渐恢复健康。
新社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潘祯祥说,过去花东没有海底监测,大海被严重污染破坏,原本就是海上民族的噶玛兰族,对海底生态的破坏也看得十分清楚。
花莲区农改场6年前推动里山倡议,新社部落依山傍海,成为推动里海的观测重点;隔年,部落参与全台首例的部落自主监控珊瑚礁生态计划,在中研院珊瑚研究学者陈昭伦指导下,将陆地溪流当作起点,恢复溪流生态,再将水引到水梯田,利用生物吸收,让有机物质进到海底前就已消化,降低来自陆地的污染。
新社社区发展协会总干事潘国祥说,借由珊瑚礁体检,收集数据及纪录海底画面,能让耆老回想过往并做对比,同时也能让不会潜水的孩子认识海底生态。
海底监测5年来纪录数据虽无大幅改变,却凝聚族人对海洋保护的共识与认同,潘国祥说,这几年陆续有年轻族人加入纪录海底环境的行列,目前正在培训13位青年考取潜水证照,培育操作相关摄影设备,未来预计出摄影集,用照片述说海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