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乡动员令》三峡水灯节 耆老一手包

水灯节有3大座20公尺高水灯排,需要数十位民众用肩扛着游街,场面盛大。(本报资料照片)

水灯排制作须考虑竹子粗细、韧度,组装过程中也须顾及两侧竹子长度,以免重心不稳,导致水灯排断裂。(三峡区公所提供/蔡雯新北传真)

动员令

新北市三峡区自古就是台北盆地重要的河港聚落,清代不少汉人渡海移民开垦,常因争抢土地发生械斗或水土不服去世,在地居民担心死去的罗汉脚(单身男子)没子孙祭拜成为孤魂野鬼,便在农历7月7日以各聚落土地公庙为据点施放水灯,以轮流普渡方式祭祀亡魂、祈求平安,水灯节也渐渐成为乡里和睦聚集的重要庆典,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

三峡区秀川里长李楷瑞表示,水灯节延续到日据时期,因「皇民化运动」被迫终止,国民政府迁台后才又重新施放,他的祖父刘添财当年担任秀川里长时,相当热衷放水灯,号召民众出钱、出力,水灯节开始在秀川里复苏;里民结束农务工作后,便相约一起做水灯,有人做灯笼外观、有人负责砍竹做水灯排架,延续了几十年,但祖父去世后即告中断

李楷瑞说,水灯节从50、60年代后停办超过20年,主因是台湾从农业转型为工商社会,地方青壮年人口外移至都市工作,无法回乡帮忙水灯节前置作业,加上懂水灯制作的耆老逐渐凋零,在地活动随之式微。

直到2000年,前八张里长刘陈勇感念传统文化消逝,再次集结地方人士和耆老,重振旗鼓连办3年水灯节,甚至举办「水灯制作研习营」,传承水灯文化与制作技艺。但刘陈勇未续任里长后,水灯节第三度中断。

为复兴三峡文化、传承水灯技艺,李楷瑞2010年继承父亲刘赐麟衣钵当选里长后,2011年便重新整编水灯节,恢复遶境、普渡等习俗,盼让水灯节永续传承、不再中断。

举办制作营 延续技艺

但因水灯节中断多年,无法立刻找齐耆老制作传统水灯排,便以铁杆制成的水灯排替代,让里民扛着游街,虽然吸引民众注意,现代化的水灯排却无法呈现地方特色

2017年新北市民政局看到秀川里推动水灯节的成果,希望将庆典变为地方特色活动,便由三峡区公所编列经费辅导,邀在地消防义警退伍军人协会加入,并且请刘陈勇一同号召耆老循古法做出3座水灯排,有了充足人力、经费,终于重现传统水灯节。

火把遶境 参与者

「三峡水灯特色就是坚持传统人力!」李楷瑞说,每次水灯节都动用上百人力,活动前1周大家聚集在宰枢庙前制作水灯排,水灯排最高达20公尺,每次都要制作3座,剖竹、扎线、彩绘、接电,接着挂上近百只灯笼,全是三峡耆老一手包办;期间遵循民俗禁忌,女子不能跨越水灯排枝干,前置作业不只费力,更须谨慎。

活动当天,遶境阵仗更是盛大,除了有扛水灯排的队伍,还有锣鼓队、提灯笼队、阵头。由于古早没有路灯,举办水灯节时都必须举火把遶境,秀川里也特别编出一支火把队,特别将浸泡过煤油纸钱放进竹子内燃烧,让里民举着从宰枢庙出发,行经安溪国小、三峡区公所、祖师庙等地盛大游街。

李楷瑞表示,水灯文化原只有老一辈参与,过去举办时间也不一定在周末,难吸引上班族、年轻人返乡参与,为延续传统文化,秀川里水灯节改为每年农历7月15日的前1个周六举办,参与人数逐渐增加,水灯节也成为全三峡区民众参与度最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