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当一个中年废柴决定去死

有什么是比死更“可怕”的事情吗?

台剧《有生之年》男主高嘉岳会给出的答案是,处理家人朋友之间的琐事。

这部剧的制片人是林心如,主演有吴慷仁、郑元畅、张榕容……前两天刚完结豆瓣分数就冲上8.9,被不少人列为“本年度最佳台剧”。

该怎么形容它呢?

大家感冒的时候,会不会什么都不想吃,就馋一口白粥?简单热乎,喝下去整个人会从胃部暖起来,比什么山珍海味都有管用。

这部剧就有点像一碗白粥。

熟悉,平凡,见到的第一眼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味道”。

可这正是它奇妙治愈力的来源。你能在其中看见自己、接受自己。

Moving On,陈宇祥 - Moving On

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概括这部剧,那就是一个叫高嘉岳的中年男人决定去死,准备回家跟亲人们道别,结果到家就被各种家长里短烦到没空去死。

点开这部剧,你立马会感受亲切感扑面而来。

谁没见过这样被各种家具堆得满满的、甚至有点逼仄的客厅?

一到晚饭时间就闹腾的饭桌,瞬间让我想起在老家跟一大堆亲戚吃饭的热闹。

还有简陋但干净的早餐店,不就是我们小时候上学路上会经过的样子吗?

在这部剧的镜头里,烟火气是具体的。

但让这部剧更有“纪录片”质感的,是剧中人物。

他们真实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基本上每有一个新人物登场,十分钟内,我心里就会有一个现实中能对上号的人。

高嘉岳身上有无数中年失意者的影子。

他确实比大部分人要更倒霉一点,41岁,经营多年的小餐厅倒闭,交往12年的女友怀上了别人的孩子,别人四十而不惑,他四十而不想活。

但看到他喝得烂醉回家,借着酒劲儿表演一种夸张而虚假的欢乐,我突然觉得好熟悉。

那是一张成年人都认识的脸,叫做“报喜不报忧”。

这或许是中年失败格外残忍的一点,社会默认你已经没资格喊疼,所以就算你一脚踩空摔到头破血流,内心千疮百孔,也要用最后一点力气假装没事。

他原本以为自己过得全世界最糟糕,结果回到家一看,呦呵,大家也没好到哪儿去啊。

家里看起来最体面的二弟是模范小孩,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为整个家忙里忙外。

可某种程度上,他也一直受“优秀”所累,失业后甚至不敢告诉家里人,每天到点出门假装上班。

郑元畅和这个角色意外地适配,他身上残存的偶像包袱在这里有画龙点睛的奇效。

三弟是现在流行起来的“全职子女”,30岁了依然和父母同吃同住,帮父母打理家里的早餐店。

这也导致他心理上,始终是儿子、弟弟,不是一个成年男人。

不过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高嘉岳的父母。

作为家长,他们很称职,但作为夫妻,就很难说了。一个细节,在男主回家之前,他们已经分房睡很久了。

父亲精神出轨,母亲感到委屈的同时又难以脱离,两个人在家里经常吵得不可开交。

这是一个太过不爽又太过真实的细节,这个母亲和生活中无数我们认识的、年长一些的女性一样,明明在婚姻中吃了太多的苦,却很难离开。

她们背负“母亲”、“妻子”的身份已经太久,心理上、经济上都很难切割。

可同时多年积累下来的怨怼和不被满足的情感需求又如此真切,她们只能把各种不甘心变成一句句抱怨发泄出来,泼辣之下藏着苦涩的底味。

这让我想到那些被假靳东欺骗、为秀才痴迷的农村阿姨们,她们被困在家庭中无法逃离,只能在互联网上追求一点虚无缥缈的“爱意”。

生活给每个人出了不同的难题,怎么办?

剧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展现着这个家庭的鸡毛蒜皮。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高嘉岳白天带着二弟的儿子大闹学校之后,就碰上晚上全家给父亲过生日。

将近一分钟的长镜头里,二弟的儿子刚被亲妈骂完就被奶奶领走安慰,而高嘉岳一边做饭一边要被二弟指责带坏小孩,他辩驳时一分神就把醋当成酱油倒进锅里,被父亲狠狠在屁股上拍了一下……

三代同堂的老房子拥挤而闹腾,看着屏幕仿佛就能听到剧中人的呼吸、能闻到饭菜的香气。

这个场景我想每个人都很熟悉吧,一到过年过节各家的厨房都是这么一大堆人这么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聊着各种大事小事。

这种吵闹有一种不可代替的生命力,好像再大的难题在这里都能分解成具体的一口饭、一次聊天、一个拥抱。

高嘉岳回家后依然想死,他躲在房间里给家人留了一封信。

房间外母亲与二弟一边做饭一边聊怎么教育小孩,父亲和侄子在天台上谈心。

听着这些热闹的声音,他反复修改着措辞。

他本来想直接叫这封信“遗书”,想了想划掉,改成了“漫长的告别”,又划掉了,最后留下一句:

“有生之年,能长这么大,算不错了。”

我觉得这段特别妙,伴随着切菜声、交谈声、脚步声交杂在一起的背景音,你能看到他的态度从决绝中一点点生出心软,最后连告别都不忍心说出口了。

一个不忍心告别的人,大概率就没那么容易真的赴死了。

家里吵闹的烟火气,把他往人间拉了一点点。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那种遇到挫折、特别想逃避的时刻,在那些就快熬不过去的瞬间,听到周围人琐碎吵闹的日常声音,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安心感。

有时候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谜面上,生活带来的伤痛,也只有生活可以治愈。

想死的男主在各种鸡零狗碎里重新生出了羁绊;

长不大的三弟要学着独立;

被家庭困住的母亲在一次短途旅行里慢慢学着做回自己,开始思考离婚的可能性……

他们生活的方向不在远方,而在脚下,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才叫“未来”。

这不也是现实中无数普通人的人生吗?

某种程度上,长大是认识到自己很难得偿所愿的过程。

大部分人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我们可能都很难成为小时候想象的那个金光闪闪的大人,最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本来就只属于少数人。

爽文一样的人生剧本是稀缺品,但生活是属于所有人的。

有些人会在忙生忙死地工作后找时间给自己认真地做饭,有些人觉得在大城市实在撑不下去就回到家乡调整节奏,每个人都可以探索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支撑着我们继续往前走的能量,也许就藏在生活的各种鸡毛蒜皮里。

感到疲惫时,记得歇一歇,拍拍自己的肩膀:

“嘿,有生之年,我们能健康平安地长这么大,算不错了。”

(图片来自网络,《有生之年》截图来自BiliBili)

现在《有生之年》在B站除了最后两集都限免哦,这周末最后两集应该也会限免!

想看的小伙伴快冲,这羊毛不能不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