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会诊 北京协和医院救治罕见病少女
6月13日中午,一位坐在轮椅上戴着吸氧管的女孩,被父母推进北京协和医院疑难病会诊中心。这里正在举行罕见病多学科会诊(下称“罕见病MDT”),连过道上都坐满了医生。这位女孩被发现心包积液1年、饱受憋气折磨2个月,刚刚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下称“普内科”)病房度过了她20岁的生日。一年前,她在该院确诊为“稀毛症-淋巴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HLTS)”,这是我国首例确诊该罕见疾病的患者,也是全球第16例HLTS患者。
但确诊只是第一步。医生发现,这位患者的症状与之前报道的15例不同,出现了心包积液和肺动脉高压的情况,这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疾病表型。尽管在对症治疗下,女孩仍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但由于病例过于稀少,对因治疗仍是空白。
今年3月,这位女孩在外出劳累后开始出现胸闷、憋气症状,对症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到5月,夜里已经无法平卧,只能端坐呼吸,病情快速进展。父母怀着一线希望把女儿送回协和医院。大量心包积液、重度肺高血压、主肺动脉增宽、轻-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一连串异常指标都在向患者和医生诉说着此番病情来势汹汹。
经过会诊,女孩的主诊医师、普内科副主任张昀表示,医生后续将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药物并筛选靶向药物,必要时将寻求外科干预。
张昀认为,罕见病MDT平台存在的意义,就是剥开重重迷雾精准快速鉴别诊断。她说:“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集思广益,往往能够更高效、更准确地识别罕见病。”
这位女孩面临的困境,是罕见病患者治疗过程的一个缩影。
“罕见病充满未知,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这样患者才有更多希望。”普内科主任曾学军说。
谈及如何惠及更多罕见病患者,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表示:“欢迎全国同行参加罕见病MDT,希望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进步,让更多罕见病患者看到希望!”
为此,北京协和医院表示,诚挚邀请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加入协和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平台,共同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诊疗服务。
2019年2月2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牵头的罕见病多学科诊疗平台建立,该平台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每周四中午开展罕见病多学科会诊,会诊面向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或其他兄弟医院开放。这是一个围绕“诊-疗-研-教-管-护”全方位突破创新的集成与合作平台,各领域专家群策群力、联合攻关,为医学发展与技术创新找到新的“突破口”。截至2024年6月13日,该平台已举办会诊245场,服务患者280人次,百余位专家参与其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