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欧洲立场现分歧 欧美玩好坏警察手法?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图/美联社)
乌俄战事拉长,东西欧间与西方阵线内部分歧逐渐明显。欧美媒体分析各方立场差异的原因,有专家认为手段不同未必代表整体策略分裂;也有专家假设欧美正扮演好、坏警察,携手对付俄国。
战况瞬息万变,不断调整战争目标,军队士气也影响政治动能。随着乌俄战争战线拉长,原本团结的西方阵线,即使目标仍一致,也逐渐出现欧洲内部分歧,以及西欧、美英对俄立场看似渐行渐远的状况。
时移世易,此时的战争角力与爆发之初已有所不同。俄国带来的伤痛、俄军失利以及乌克兰举国的英勇表现,都让乌国民众逐渐对胜利有了不同的想法。
欧洲方面,乌俄冲突以来的团结效应光环开始褪色,东西欧对俄态度的根本差异逐渐明显。当然这里的东欧必须排除坚决反对禁运俄国能源的欧盟「黑羊」匈牙利。
东欧国家本身就因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而对俄罗斯侵略者抱有敌意,且战争就在家门口,外溢效应时刻带来安全威胁。因此当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国总理萧兹(Olaf Scholz)或义大利总理德拉吉(Mario Draghi)积极推动乌俄停火或和谈时,乌克兰在内的东欧国家都深感不解与冒犯。
爱沙尼亚总理卡拉斯(Kaja Kallas)13日在一个国际安全研讨会中,意有所指地向八面玲珑的法国总统马克宏喊话,「别再致电(俄罗斯总统)蒲亭了」。她说:「若大家都不断打给他,他就不会认为被孤立…这一点用都没有…为何打给他?他是名罪犯。」
同天更爆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义媒专访中直指马克宏曾要求乌克兰在领土主权问题让步,好让蒲亭「挽回颜面」,遭泽伦斯基严正拒绝。
然而法国总统府随后表明,「总统从未与蒲亭讨论任何未经泽伦斯基同意的事,也从未要求泽伦斯基做出任何让步。他一直说,由乌克兰自行决定与俄国谈判的条件」。但这起外交罗生门恐怕已为法乌情谊带来裂痕。
由于士气高涨且西方支援长程重型武器,战争早期曾做好让乌东分离地区卢甘斯克(Luhansk)和顿内茨克(Donetsk)自治准备的乌克兰,如今看来不仅可以力守国土,更打算讨回2014年被俄国吞并克里米亚(Crimea)。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向政治新闻网Politico表示:「对乌克兰而言,故事结局当然是解放被占领的土地,并要俄罗斯支付对我们造成的所有损失。」
显然乌克兰领袖目前没有和平或停火谈判的心情,在他们看来,形势显示,坚持极可能带来大获全胜,为何欧洲大国却急着不惜退让也要换取停火和谈?
乌国官员告诉Politico,法、德曾经要求小国对俄国让步的黑历史也让人无法信任,包括法国前总统沙柯吉(Nicolas Sarkozy)期间,欧盟以和平协议换取俄国终止对乔治亚的入侵,以及2015年法德推动有益于俄国的明斯克(Minsk)协议。
西方阵营方面,英美与西欧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与论调分歧更是逐渐明显。
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援助的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上月26日怒斥蒲亭是「屠夫」,不能让他「继续掌权」;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更进一步挑明希望俄罗斯「被削弱到无法入侵乌克兰」。显示美国起初仅承诺尽力协助乌克兰自卫的目标已出现策略转向。
相较之下,马克宏不仅拒绝立即把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屠杀行径称作「种族灭绝」;更在9日的欧盟议会上表示,靠「羞辱」俄罗斯无法达成和平,欧洲「不能屈服于羞辱的诱惑,也不能屈服于复仇的情绪」。此番言论被解读为马克宏仍设法要与蒲亭妥协。
英美显然已不再如欧洲人般相信外交解决管道,对俄罗斯的制裁也比法德更严格。布鲁塞尔马丹斯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德瑞亚(Eoin Drea)投书Politico批评,「英美国家试图拯救乌克兰;欧盟则试图拯救自己…欧盟已越走越歪」。
法国政坛观察家、记者穆特(Anne Elisabeth Moutet)表示同意马克宏早期保持与俄罗斯沟通管道畅通的策略,但认为他近期的言论令人无法容忍,「他应该闭嘴…这些行为只对蒲亭一人有利」。
她提醒,马克宏的策略秉持前总统戴高乐外交自主、利益至上的原则,不向美、中任何一方靠拢。
然而有观察家对欧美立场差异抱持不同看法。法国前驻美暨联合国大使阿罗(Gerard Araud)指出,美国耗资不菲,就是希望投资有所回报。「对华盛顿而言,长期战略要务仍是对抗中国。这是『无谓损失』效应,他们正不靠一兵一卒削弱俄罗斯力量」。
此外,欧美两方承受的经济风险也不一样,欧盟比美国更加暴露在战争经济的后果之下。义大利前外交官卡内洛斯(Marco Carnelos)向瑞士「晨报」(Le Matin)指出,「问题在于,欧洲愿意为莫斯科政权更替付出什么代价?若达美国目标,经济代价恐为天文数字」。
法国国立工艺学院工业经济教授尚恩(Sébastien Jean)向法新社解释,从经济观点来看,「英美以及以德国为首的欧洲所承受的影响非常不对等」。英美是主要能源生产国,对能源的依赖非常有限,工业金属的供给链也更多元。「这会让西欧与美英观点非常不同」。
法国国际政治专家余杰(Vincent Hugeux)在法国一台(TF1)专访中指出,不认为美欧有根本上的歧见。两者的用字遣词明显有异,拜登的言论比马克宏更激进、道德,「但这不代表整体策略相违。我不认为手段差异是西欧和美国破裂的象征,他们应有意识到」。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暨时代杂志前编辑范德勒(David Von Drehle)13日的专文则提出另一个观点。他假设,面对美国防长奥斯汀的「坏警察」,法国正尝试扮演「好警察」的角色,联手让蒲亭残暴的战争早日划下句点。
好警察、坏警察策略用意是让坏人有能「掌控」与「选择未来」的假象。坏警察让犯人感到绝望,范德勒分析,在俄罗斯兵败如山倒、众叛亲离、北约(NATO)声势壮大之际,好警察就会登场,说:「让我帮你保住颜面。你不必对付那些难缠的人,跟我说就好。」
不过范德勒强调,好警察仍旧是警察。法国向乌克兰提供了自行火炮等武器、在联合国上谴责俄罗斯入侵、向俄国祭出能扼杀经济的严厉制裁,并派遣法医专家搜集俄国斯战争罪的证据,联盟仍然有力。
好警察想提供蒲亭一个出口,但问题在于蒲亭冥顽不灵,不愿承认已失败。极权政体会创造一个骗子国家,他正欺骗自己除了投降外,还有其他退路。「若蒲亭够聪明,就会接受法国对俄国投降条件的谈判邀请。不幸的是,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蒲亭有这样的智慧」。
西方阵线是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协助达成夺回克里米亚在内的所有遭占领土?美英企图削弱俄国势力,甚至让蒲亭垮台的目标能否达成?抑或直接承受经济制裁与能源禁运后果的欧盟大国无以为继,选择给予蒲亭「出口」,好尽快达到和平停火协议?战争团结效应褪去,西方阵线内部的角力正浮上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