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看到旧时光公交车,多少人和我一样,小时候想做售票员
电视剧《繁花》拉开了年底追剧热潮,文艺复兴的风刮起来顺理成章。
十四集是回忆宝总70年代末的青涩爱情,杜鹃演他女友,公交电车售票员。
看着这些古早时期的公交车场景,我这个85后观众非常激动,等我真正有意识坐上公交车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80年代末了。不同年代的公交车外表肯定有区别,但那种感觉是一样的,都是只能在回忆里打转转的童年记忆。
那会儿常见的公交车是中间带「百褶裙」的长车子,司机座位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凸起装置,人挤人的时候,上面也能坐几个人,就是坐久了会烫屁股。后面慢慢这种百褶裙长车子被短车子取代了。
《繁花》服化道算是尽全力复刻旧光景了,镜头给到了杜鹃的售票夹。
以前公交车是分段计费的,售票夹就有各种面值的车票,每种面值颜色还不一样。
小孩子特别喜欢看五彩缤纷的小事物,小时候特别羡慕售票员阿姨,那个售票夹就像一个宝藏盒子,最开始是木质的,后面演变成金属的。
车票是竖着排列,每一列都要用皮筋捆好,售票员大拇指会戴一截橡胶手套,这样撕车票就更清爽便利点。
《繁花》里的车票,上面都有牢靠的夹子夹着,再捆个皮筋,皮筋毕竟有一天总容易崩掉。
那个年代的物件制作是细腻的,有多道流程工序的,主要功能辅助功能都要用上,各种配合。
我小时候很喜欢盯着售票员座位,感觉机关重重,桌子不大,上面基本上被售票夹占据,像个小键盘那么有气场。
旁边有个金属夹子,有时候会在车票上夹一下,露出一个可爱的小缺口。
或者拿红铅笔,在车票上划一道,总觉得有这些流程,这些都是孩童时期的记忆,但怎么都抹不去。
在那个全手工年代里,售票员真的是很辛苦的,收钱,找零,还要撕车票。
上下车还要维持秩序,我记得小时候售票员座位上,还有车门按钮,有好几个大按钮威武地伫立着。那个年代的开门关门声,也是气场十足,声量巨大。
旁边车窗有小旗子、有喇叭,还有毛巾,有时候看到桌子下还有铝饭盒,那个年代哪里有盒饭吃,都是自己带饭的。
《繁花》售票台上放着水杯,外面套着一个网兜式杯套,这是冬天,大家都要喝热水,那时候保温杯很少见,蛮多人都是带盖的玻璃瓶,外面弄个自制的杯套。如今谁还会做杯套呢,都在外面买现成的吧?但现在外面卖的杯套都很轻薄,感觉不牢靠,能干的人,会织毛衣的人,估计会自己在家做。
一般售票员都会背一个黑色皮革的包包,也有背那种黄绿色厚布包的,里面口袋也是分层次的,一些小面值零钱放这里,大面值纸钞放那里,还有各种钢镚儿。尤其是那种黄绿布包,感觉小口袋极多,八面玲珑,全能干练,这大概就是如今户外包的雏形了。
小时候想做售票员,主要是喜欢坐车的感觉,一路可以看各种风景,小朋友都喜欢看窗外,怎么都看不腻,毕竟外面的行人都是不一样的。
而且觉得售票员很厉害很全能,做事麻利,说话快,行动力更快,小时候的慕强种子真的是各处发芽。
车上人不多的时候,售票员还能与乘客们聊天聊家常,这样时间过得也快。
那会儿的人都很质朴,尤其是周末,大家都出来走人家,提着各种大包小包的上车,又或者车上遇到熟人,聊家常模式马上开启。
车厢里感觉是温暖的,路程再长也不觉得烦闷了,只要你不晕车。
当然,那个年代公交车是要挤的,纯纯的体力活。人满为患的时候,确实也是一种煎熬。
但那个年代都是这么煎熬过来的,如今想想,也算是煎熬的快乐吧。
有多少人,小时候也想做过售票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