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荔枝椿象危害 林业署号召呷虫
林业署9日推出荔枝椿象新方法防治,指荔枝椿象属食用昆虫,可烹烤煮来吃。(林业署提供)
林业署9日推出荔枝椿象新方法防治,指荔枝椿象属食用昆虫,可烹烤煮来吃。(本报资料照片)
为遏止荔枝椿象扩散全台危及荔枝、龙眼等无患子科植物,林业署嘉义分署触口自然教育中心号召民众「呷虫了!」将荔枝椿象酥炸、研磨后,再加入芝麻、乳酪做成抹酱,或是佐以九层塔、胡椒盐的「盐酥虫」。吃过的民众说,荔枝椿象成虫有股「杏仁味」。
农政单位为防治荔枝椿象,以往除施放平腹小蜂「以虫克虫」或化学施药,也曾祭出收购卵片计划,嘉义县政府农业处2021年原规画收购17万片,但短短1个月就收购57万3902片,预算超出近194万元,中埔乡还有一家交了9万5千片,一口气就进帐47万元,逼得防检局检讨后喊停收购卵片计划。
触口自然教育中心想出新招研发多款虫虫菜单,尝试把荔枝椿象做成料理,让民众以吃虫来防治害虫,并开办「呷虫王者」课程,教导民众怎么吃荔枝椿象尚好呷。
触口自然教育中心指出,不少外籍移工会将荔枝椿象炒、烤后食用,加上园区标榜天然、不施农药,龙眼树上有大量荔枝椿象,几经尝试发现4月至5月的荔枝椿象多半是尚未长出翅膀的若虫,较无「杏仁味」容易入口,但也有人认为,成虫油炸后比较有味。
触口自然教育中心目前研发的菜色以「酥炸」为主,除做成抹酱与面包一起入口,也可在酥炸后加入九层塔、胡椒盐做出「盐酥虫」;今年还研发出将虫体煎、炸过压碎加入松饼粉,做成「虫虫松饼」。坊间也有餐厅端出荔枝椿象炒饭,颇有特色,但部分学员「心魔难除」,依旧不敢动筷,有人则是吃得津津有味。
国立嘉义大学植物医学系副教授林明莹说,东南亚国家普遍会把荔枝椿象等昆虫油炸后食用,对移工而言就像「家乡味」;国际间有部分国家推动食虫文化,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主要是透过昆虫取得蛋白质,不仅较饲养牛、猪易取得,缩减碳排放,是解决全球粮食危机及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之一。
林明莹以学界角度分析,透过取食达到荔枝椿象防治效果有限,但确实能增加蛋白质摄取多元化,且椿象虫体内臭腺体经油炸高温杀菌处理,可以放心食用。身为植物防治学者,「我也想试试荔枝椿象料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