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天坑!北市今年要抓156處風險熱區 透地雷達排程曝光

台北市大同区南京西路之前发生大天坑,隔一天再度出现新的沉陷点,北市府紧急处理,目前道路已经修复完成。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天坑事件频繁,为了预防再有路面塌陷意外,北市府今年度排定50公里、156处路段的热区扫描,各行政区都有,将排定透地雷达侦测地面下状况,将比照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认定,依照孔洞的宽度及深度分等级紧急处理,只要是30公分以内坑洞会立即改善处理,不必开挖;另也会分ABC等级,A级路段每年定期追踪、B等级3年定期追踪、C等级5年定期追踪。

北市新工处长林昆虎表示,工务局针对热区透地雷达侦测地底下状况后,也会与管线单位相互勾稽,由管线单位提供老旧管线、或有发现有漏水等状况的管线,也会列后续改善,持续办理。

至于如何择定风险筛检热区,工务局表示,北市府是根据近3年管线单位抢修位置半径5公尺内,曾发生有坑洞、凹陷或隆起纪录地点,就会被列为风险筛检热区。

目前156处透地雷达检测,上月已经针对南京西路等6处完成透地雷达侦测;本月会再针对中山、大同、中正、万华48处;11月大安、文山、松山、信义50处;12月士林、北投、内湖、南港52处检测。

至于地下孔洞透地雷达巡检,结果透地雷达车扫描有孔洞讯号,会再由手推透地雷达扫描、钻心确认孔洞深度,再来一赵孔洞的大小、深度采取对应措施。如果发现地底下30公分以内的孔洞,就会立即改善,但如果是30公分以下深度,就会视孔洞的大小状况评估。

台北市天坑事件频繁,为了预防再有路面塌陷意外,北市府今年度排定50公里、156处路段的热区扫描,各行政区都有,将排定透地雷达侦测地面下状况。图/北市府提供

台北市民生东路二段159巷日前也出现「天坑」,目前道路也已修复完成。图/议员陈怡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