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就業人數 逼近80萬

随着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转变,零工经济当道,行政院1月发布「2024年性别图像」显示,2022年我国从事非典型就业人数约79.8万人。 联合报系资料照

随着全球化及产业结构转变,零工经济当道,行政院1月发布「2024年性别图像」显示,2022年我国从事非典型就业人数约79.8万人,且男性、女性皆呈增加趋势,显现自由度高的工作获得青睐。

非典型工作者包含部分时间、临时性或人力派遣工作就业者,例如营建工人、打工族等。过去常认为,非典型就业者因薪资、福利不如全时工作者,而被视为劳动弱势,但随着时代演变,自由度高、工时弹性的非典型就业,也成为不少年轻人的选择,未必是就业弱势。

以性别观察,2022年男性非典型就业者比率为7.14%,女性为6.86%,男性、女性比率均较前一年度略增。在2020年前,女性非典型就业比率均高于男性,但2020年差距缩小,2021年出现反转,女性比率低于男性,至2022年差距扩大,女性略低于男性0.28个百分点。

此外男女性薪资差距是另一个劳动市场指标。2022年我国两性薪资差距为15.8%,与2021年持平,女性员工每人每月为5万1,636元,较男性的6万3,219元少逾1.1万元;总工时方面,女性则比男性少5.1小时。

对比先进国家,我国性别薪资差距低于美国、日本、南韩等,但高于比利时、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纽西兰、澳洲及英国等。

男女薪资的差距,也可从高等教育相关统计来探讨。我国各级学位女性占比,以副学士71.6%最高,学士为52.7%,硕士45.3%,博士32.7%最低,硕、博士女性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另外从产业别、科系来看,「资讯通讯科技」以及「工程、制造及营建」女性占比分别为29.5%、18.9%,显示女性就读比率偏低,目前仍存在「男理工、女人文」现象,进而导致男女就业差异。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