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物再利用成假象?环团批政府焚化、燃料化加剧污染
看守台湾等环团18日揭露,以2023年来看,申报再利用的14万吨中有13.17万吨都是做为燃料使用,意谓多数再利用都是烧掉。(林良齐摄)
近年事业废弃物大量增加,但依环境部数据显示,再利用数量也显著增加,但看守台湾等环团18日揭露,以2023年来看,申报再利用的14万吨中有13.17万吨都是做为燃料使用,意谓多数再利用都是烧掉,环团呼吁,政府应确保所有废弃物都能被有效处理进入物质循环中,而不是只能用燃烧处理。
看守台湾、台南社大及荒野保护协会与国际污染物消除网络(IPEN)合作,18日提出废弃物燃料化的研究报告。
近年台湾废弃物迅速增加,看守台湾协会研究员林奕均解释,原因包括台商回流、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行为改变、半导体产业扩张等多重因素,台湾废弃物总量已从2016年的2897万吨增至2023年的3324万吨,增幅高达427万吨。依环境部相关计划指出,到2025年前更规划推动更多SRF使用,预计每年增加118.6万吨。
看守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指出,以2023年来看,当年事业单位共申报14万吨废塑胶申报再利用,但当年有11万吨废塑胶用来制造固体再生燃料(SRF)、2.17万吨做为辅助燃料,意谓几乎全数事废再利用都是燃烧处理,呼吁应比照欧盟优先重回产品制造领域,而非直接填地、燃烧。
台南社大环境小组研究员林政翰补充说,如近期就有检调发现有SRF制造厂与其他厂商假交易,谎称销售SRF成品,但却是弃置于土地上。
看守台湾协会、台南社大及荒野保护协会呼吁,政府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废弃物管理政策,一味扩建焚化设施与推动废塑胶燃料化,并无法有效解决垃圾问题,反而会加剧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并落实生产者责任制,确保产生的每一份废弃物都能被有效处理进入物质循环中。
环境部资源循环署副署长林健三说,多数厂商不会把还有利用价值的废塑料申报为废弃物,更常见为申报为副产品,并会优先选择原型使用、不行的话破碎造粒售出,再次等的废塑料则会做成SRF,若无法制成SRF才会由焚化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