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原民部落建置保种圃 部落食农教育传承基地

(图/台东场提供)

台东县的原住民涵盖阿美族、排湾族、布农族、鲁凯族、卑南族、葛玛兰族及达悟族等7个族群,汇聚丰富的特色作物种原及多元的利用智慧。然而,由于都市化缘故,许多原民部落都出现了人口外移及老化等现象,导致原民作物种原及相关知识,特别是在种原多样性及其用途等传承产生了中断危机。

为促进辖区原民部落之杂粮、豆类、野菜与特用作物种原及其利用智慧的传承及永续发展,台东区农业改良场2022年度在纵谷廊道,陆续辅导电光、山领榴、加拿、桃源及达鲁玛克等5个部落建置保种圃,协助部落找回原民作物种原。

台东场长陈信言表示,原民作物种原为部落智慧与生活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为辅导辖区原民部落保存作物种原,台东场在「找回原力-原乡生态永续新农业核心技术研发与扩散」纲要计划项下,整合场内原民作物保种、种苗繁殖、栽培管理、数位典藏及教育训练等相关资源,辅导辖区部落建置保种圃。规划逐年在纵谷、南回及海岸等不同廊道的原民部落,透过与部落文健站或社区发展协会交流,挑选有意愿合作的部落。

陈信言指出,经由与头目及耆老的交流,搜集部落重要或有传承中断危机的特色作物清单,协助搜集种原、育苗繁殖并定植于保种圃中。保存种类依部落族群特色及意愿,涵盖杂粮、豆类、原民野菜或特用作物等类别,按季节辅导族人针对不同作物种类,进行采种、保种、育苗、肥培及病虫害管理。未来规划结合当地学校或于部落办理相关训练课程,让示范保种圃成为部落特色作物保存及利用智慧的重要传承基地。

截至目前为止,纵谷廊道已有电光、山领榴、加拿、桃源及达鲁玛克等5个部落表达合作意愿,并在台东场辅导下,完成保种圃设置作业。在这些部落中,属于阿美族的电光及山领榴部落,具有悠久的野菜采集经验及制作酒曲的文化,台东场主要协助龙葵、昭和草、小金英及木虌果等10余种原民野菜与大叶田香、山素英及山泽兰等10种酒曲作物进行保种繁殖。

加拿部落为布农族,保种繁殖作物包含双花龙葵及龙葵等5种野菜与大叶田香及山素英等10种酒曲作物。桃源部落同样为布农族,长期与桃源国小进行社团课程合作,设有实习田区一处,轮作油芒及小米等20余种杂粮与豆类作物;台东场辅导扩增种原及采种与保种技术。达鲁玛克部落为鲁凯族,辅导之作物主要为小米、毛薯及木虌果等9种作物。

原民作物种原的保存与利用涉及不同部落文化,例如野菜及酒曲植物的采集文化在阿美族中不仅包含了种类的辨识、采集季节、采集地点、料理方式及食用禁忌等层面,更有着分享共食、土地与部落认同及母语学习等深层文化的传承。台东场为辅导部落因应人口外移及老化所造成的传承问题,透过设置保种圃、投入技术辅导及进行数位典藏等工作,除了让部落文健站的耆老能就近采集所需的植物种类外,更成为部落食农教育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