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占比偏低 陆学者:要摒弃提升制造业比重的思维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图/取自每日经济新闻)

当前中国亟欲提振经济发展的信心,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认为,中国要摒弃提升制造业比重的惯性思维,看到服务业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一财经》报导,陆铭表示,看中国GDP当中的占比,2021年服务业已经达到53%,同年服务业就业的占比数据达到48%,从各级产业创造就业的能力来看,第一级产业和第二级产业的就业增长都是负的,只有第三级产业就业是正增长。如果不是因为当前仍然存在户籍制度等一些对于城市化的阻碍,服务业的占比也肯定超过一半。

陆铭指出,从数据上来看,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的发展阶段相比,服务业占比是偏低的,并不存在「过早的去工业化」。未来要推进第二、三级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相互赋能,而不是使之对立,否则,要么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进而不利于制造业,要么不利于消费服务业,进而不利于提振消费内需和改善民生。

他认为,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与第一、二级产业相比,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一些基于平台的生活服务业,因为进入门槛不高,还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期,发挥了稳定就业的「逆周期」作用。

其次,服务业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当前中国存在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较低的现象,服务业相对劳动密集,比制造业更有利于提升劳动收入占比,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

再者,服务业发展还有助于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服务业比制造业排放和能耗更少,是环境友好的产业。

最后,陆铭指出,服务业发展特别依赖于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因此,也将驱动人口和经济资源在空间上分布的集聚,它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趋势之下,人力资源的空间再配置是人口的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之外的「配置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