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碳费才能接轨国际?从欧盟「实质碳费」理解国际贸易规则
▲ 环境部公布6参考碳费费率,估每年影响GDP最多942亿。(图/环境部提供)
● Bryant/产业研究与市场策略分析员
台湾碳费政策预计在今年底确定费率,如今各界已经接受碳定价政策势在必行,为了降低冲击,必须积极探讨低碳经济活动的未来图像。7 月 5 日第 4 次碳费费率审议委员会之前,环境部长彭启明也出面信心喊话,宣称碳费对产业冲击「很低很低」,目的就是要让政策平稳上路。
然而环境部开始草拟碳费政策以来,环保团体多次抗议台湾碳费费率方案太偏袒产业。环团要求政府,必须参照新加坡碳税费率制定每公吨 500 元的碳费,逐年提升至 2000 元,直到追上欧盟碳权价格水准。此外,环团屡屡抨击碳泄漏风险系数是「打 2 折」,优惠费率是「大放送」,甚至还有环保人士投书媒体,称政府保护国内产业竞争力会让企业变成巨婴。
前述见树不见林的批评,在民主社会中是常态。利益团体通常只会考虑自己的议程与价值,不会理会其他人的损益,但政策制定者不能偏颇一方。
▲ 政府须破除「永续政策=减碳」的迷思,才能制定周全的政策。(图/记者许敏溶摄)
为了制定最佳的碳定价政策方案,政府须破除「永续政策=减碳」的迷思,正确理解台湾自身的经济体质,权衡国内民意与国际贸易规则,才能制定周全的政策。
破除永续迷思才能实践永续发展
永续政策包含减碳,但不等于只有减碳。事实上联合国 2015 年宣布的「2030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包含 17 项核心目标:第 8 项为良好工作及经济成长(Decent Work and Economic Growth),第 13 项为气候变迁对策(Climate Action)。
减碳固然重要,但应该尽量找出环境与经济的共存之道,毕竟经济萎靡倒退时,气候治理行动也会欲振乏力。举例来说,巴西滥伐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严峻难题,但是当地人认为伐林是最容易维持生计的方式,如不能改变当地的经济水准,便难以遏止破坏性的经济活动,遑论投资节能减碳的基础建设。
除了发展中国家顾经济不顾环境,具备永续观念与经济能力的已开发国家,也不会为了减碳而一意孤行。国家推行重大永续环境政策,必须确保该政策不会过度削弱自身经济与社会稳定,否则会导致国内外的重大政治风险。
▲ 巴西滥伐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严峻难题,但是当地人认为伐林是最容易维持生计的方式。(图/路透)
例如乌克兰战争开打后,欧盟因应俄罗斯天然气来源中断,除了投下巨资投资再生能源,同时大规模抢购全球液化天然气等石化能源,甚至对经济脆弱的家庭予以燃料补贴。虽然放慢了部分地区(例如东欧国家)净零转型的进度,但这是为了保护欧洲国家主权,也是为了兼顾社会上经济弱势者的平等。
在日本推动绿色转型战略(Green Transformation, GX)相关立法时,则是因为初期未纳入「公正转型」内容引起在野党反对。自民党将公正转型字眼纳入《GX 推进法》后,旋即获得朝野共识通过,确立绿色转型必须保护日本国内劳工与中小企业的经济利益。
美国近期投资大规模再生能源的预算,则是放在《降低通膨法案》内(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用补贴与税赋减免,降低劳工阶级的经济压力,制造业可藉减碳补贴增加销售量,或是运用国家经费投资脱碳设备。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从「实质碳费」来正确理解国际贸易规则
从前述国际案例可知,目前全球净零政策并非环境与经济的零和赛局,推动永续也不会是一味征收高额碳费,更不该死板拒绝给予企业保护措施。
▲ 目前全球净零政策并非环境与经济的零和赛局。(图/记者屠惠刚摄)
在环团论述中,欧盟早已借由逐年减少碳排放核定配额,刺激碳权价格提升。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ETS)的名目费率约新台币 2,000 多元的水准,跟上欧盟标准可谓是环团的理想。
然而名目费率而非实际交易价格,在当前欧盟碳定价政策的配套措施中,对于高碳泄漏风险产业给予 100% 的免费碳排放核配额度,而欧盟制造业在 EU-ETS 定义下,有 94% 企业列为高碳泄漏风险。只要不超过免费额度,欧盟制造业就不须缴纳费用。
换句话说,欧盟碳定价看似高昂,但由于有免费额度、产业补贴等配套措施,欧盟企业的实质碳费负担并不高,而台湾的实质碳费若高于外国企业的负担,等于是我国政府主动让本国产业面临不公平的竞争。
以欧盟钢铁业为例,排放量前十大的钢铁厂中,2019 年仅 2 家(奥地利的奥钢联及比利时的安赛乐米塔尔)须缴钱、2020年仅 1 家(奥地利的奥钢联)须缴钱。缴钱理由都是排放量超过免费额度。
▲ 欧盟钢铁业排放量前十大的钢铁厂中,2020年仅1家(奥地利的奥钢联)须缴钱。缴钱理由是排放量超过免费额度。(示意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会有这种现象,是因为 EU-ETS 属于碳定价政策中的「总量管制措施」,透过分阶段减少免费配额,借此达到总量管制,欧盟并不期待境内企业缴纳高额碳费,而是期待企业能够确实减碳、出售多余碳权,借此创造新型态的经济利益,帮助欧洲振兴经济。
既然不期待向境内制造业收费,欧盟为何要让碳权价格居高不下呢?在 EU-ETS 实施初期,曾因碳交易市场低迷而导致减碳成效不佳,高昂的欧盟碳权价格,可以避免企业只想购入碳权不想减碳。但真正的目的,是借由碳定价政策重塑国际贸易制度,取回欧盟在全球经济的主导权。
现在欧盟 CBAM 即将开始征收碳关税,世界各国纷纷投入碳定价相关立法作业,碳监测、碳盘查企业快速发展,就证明了欧盟政策的外向性。如果不能体认这一点,在参考欧盟法规时,就会产生「我国必须看齐欧盟高级标准」的错误判断。
欧洲再工业化的启示
尽管欧盟的《欧洲绿色政纲》(European Green Deal)宣示在 2050 年达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欧洲气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将 2030 年温室气体减量 55% 的目标入法,实施 EU-ETS 与碳边境机制(CBAM)的政策背景,并不只有前述两项法律文件。
▲ 欧盟在2012年就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疲弱的欧洲经济。(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早在 2012 年,欧盟就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以重振疲弱的欧洲经济。欧盟发现自身去工业化后,制造业消失导致劳工所得分配恶化,遇到欧债危机与金融海啸也更无经济抵抗力。
再工业化战略,顾名思义是重建欧盟境内制造业,重点在于扶植生物科技、低碳汽车与再生能源。然而欧盟鼓励绿色转型不久就遭遇惨痛打击,因为中国环保法规、劳动法规落后于已开发国家,中国生产的廉价光电设备大肆倾销欧盟,欧盟光电设备制造商几乎全灭。
以此为开端,欧盟与中国不仅在 2014 年发生贸易战,还刺激欧盟在净零政策中纳入贸易保护主义。2022 年生效的《电池法》规定揭露电池的碳足迹,防备中国倾销,迫使中资必须参与欧盟的电池厂计划,否则难以分食欧盟电动车市场;2024 开始试申报的 CBAM 则是强制进入欧盟市场的商品都必须缴纳碳关税。
由于欧盟是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与主要消费市场,欧盟此举改写了全球贸易规则,迫使各国政府与跨国企业必须即刻进行低碳转型。但审视前述欧盟法规的制定背景,可知欧盟高昂的名目碳费,不仅是抑制境内产业的碳排放,更多是为了与外国产业竞争而设计。
▲ 2022 年生效的《电池法》,迫使中资必须参与欧盟的电池厂计划。(图/记者蔡仪洁摄)
台湾碳费须兼顾减碳与国际竞争力
保护自家产业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台湾与欧盟有极大相异之处。欧盟是主要消费市场,透过制定净零标准、用高额碳费构筑起碳壁垒,可以扭转原本不断滑落的国际贸易话语权。
然而台湾是全球主要制造基地,因此政策必须聚焦在平衡国内生产成本。台湾碳费立法的好处,一是帮助企业对接国际标准,二是将企业必须缴纳的碳费部分留在国内(欧盟 CBAM 规定企业仍须缴纳贸易对手国的碳费价差)。但台湾碳费既然不是为了构筑碳壁垒,不须过早设置高昂费率,以免打击内需型产业或无意出口欧美的企业。
在绿色转型的过渡阶段,台湾必须小心翼翼,如果误解自身经济体质,制定出的政策恐怕会有强烈负面效果。推动永续发展工作,同样需要确保社会公平与经济稳定,让净零转型不会只是国家社会的压力,还能成为台湾活跃于国际的强大竞争力。
▲ 在绿色转型的过渡阶段,台湾如果误解自身经济体质,制定出的政策恐怕会有强烈负面效果。(图/记者许敏溶摄)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