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者行的安全 政府缺规画
为强化高龄长者行的安全,台北市交通局将在台北市大安区大学里试办「交通友善区」。(刘彦宜摄)
台湾迈入超高龄社会是不可逆的趋势,但未见政府对高龄者行的安全有何规画,「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也没有任何因应与准备,前瞻不前瞻,中央没有做,地方政府也做得不够。
高龄者交通事故逐年攀升,关于高龄者的交通安全,可分成3部分来看,1是高龄驾驶者、2是高龄行人、3是环境问题。
2017年起,国内实施高龄驾驶人驾照管理制度,75岁以上长者需换高龄者驾照。但有专家质疑高龄驾照重考题目太简单,且不必路考,不能反映高龄者实际驾驶能力,同时应该把年龄往下降,例如65岁起就应该定期检测高龄驾驶认知功能。
台北市规画在大安区大学里设置「交通友善区」,市府提出减速、减少汽机车停车位等规画,确符合高龄者生活需要,但在本报记者的访问中发现,82岁居民骑机车在巷口与汽车擦撞,就令人捏一把冷汗了。俗语说「人要服老」,有许多国际文献显示,高龄驾驶对路况变化的反应随年纪增长而降低,如何说服长者放弃骑机车、开车,就要提供他们足以替代的交通方式,这一点不是一个里可以解决,需要中央政府更多的投入与规画。
在行人方面,北市警交大事故处理组长王雅佩分析,高龄行人肇事原因以「未依规定行走行人设施」最多;「未依标志、标线、号志或手势指挥穿越道路」次之。
因此除了一方面规画「交通友善区」、友善路口,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育,提醒年轻世代礼让老人家的必要,更重要的是,长者也必须学会看懂交通标线与标志,遵守交通规则,这才是保命原则。
中央拥有最多的资源,对于解决长者行的安全,不能撒手由地方政府各行其事,「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是蔡英文总统引以为傲的政绩,但如何对应高龄化社会长者行路安全,一毛钱也没有投入,不禁要问前瞻计划到底瞻前顾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