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广集团须公开透明
(图/本报系资料照)
公广集团近日来传出了许多的「争议」,包括打算转投资AI与活动公司,以及旗下的TaiwanPlus若干报导与实际绩效引起讨论。这是公广集团的危机,但也可以是转机。
把「争议」两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尽管社会各界质疑声浪颇多,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因为手上资讯有限,不方便轻下论断。
以公广想要投资AI与活动公司为例,首先思考的是,《公共电视法》容许公共电视投资营利事业吗?依照法理说,公视只能够专注于本业,其使命与此有关的,可能是《公共电视法》第10条第七款提及:「传播技术与内容制作之研究、创新及推广。」但要投入技术的创新研究就等于可以转投资AI与活动公司吗?如果这次可以,岂不是大开公视未来的投资之门?其中疑虑,需要更多讨论。
针对投资对象及标的,AI固然是重要趋势,公视不能缺席,但有必要投资吗?据称公广希望以此帮华视赚钱,用意颇佳。但天下没有必然赚钱的行业,公广如何确知一定赚钱?又何以找了特定的这家公司?这家公司如果未来赚钱的机会果然很大,为何这种投资赚钱的好机会竟会落到公广头上?万一赔钱又怎么办?如果只是为了赚钱,而公广又果真可以投资,要不要干脆购买绩优股或债券?
凡此种种疑虑或许公广董监事先前已有严谨的把关,也或许都已有解答,但因此事直到日前国民党立委柯志恩提出质疑且被新闻报导才广为人知,外界难免感到好奇。
至于TaiwanPlus,绩效比起同性质机构如何?编审的大原则是什么?近日TaiwanPlus不少报导被检讨,包括在美国大选开票时指称川普是重刑犯,国民党立委王鸿薇提出质疑,文化部长李远也认为非常严重,报导立刻被下架。另外在打击贪腐的专题报导中,特别用柯文哲的照片,民众党立委张启楷批评这违反了无罪推定原则,相关照片也随即下架。
TaiwanPlus认为前述新闻报导确实有问题,所以才下架吗?这是因内部编审的把关不严?又或许,TaiwanPlus自认没问题,只是外界有质疑,就先下架以免继续被批评?问题到底何在?
公广集团是公共媒体,加上目前绝大多数的经费仍来自政府预算,正因如此,全民关心,也以高标准检验。建议公广集团不妨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公开透明,主动妥为说明,相信不只能化解疑惑,也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公共媒体的了解与认同。(作者为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