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揭晓「全球趋势与2035台湾样貌」 民众渴求这3方面安全感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工研院下一个50年将持续以市场为导向,帮助产业从技术创新走向价值创新。(图/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为台湾未来把脉,发表「2035台湾样貌调查结果」,民众票选未来2035台湾前三大之「期待」情境依序为:防灾无死角、打败疾病、照顾很Easy。显现台湾民众对于科技防灾、健康防御与照护的「安全感」的渴望及需求。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致词时表示,今年是工研院成立50周年,回顾这50年来,工研院在产业转型发展的转捩点都扮演重要角色与贡献:在70年代,工研院协助引进国外技术,协助台湾从资本密集开始发展基础工业与重工业。80年代,工研院除将既有技术的制程改善与进阶开发,也将人才转移至民间,带动新兴工业发展,来自台湾的晶圆代工厂逐渐成为全球积体电路产业的重要力量。90年代,工研院率先召集全国资讯电脑厂商成立「笔记型电脑联盟」。2000年,工研院聚焦「六大新兴产业」,进行前瞻与创新之技术开发。2010年至今,工研院携手产业绿色转型,作为产业最坚实的后盾。工研院下一个50年将持续以市场为导向,帮助产业从技术创新走向价值创新。
工研院协理苏孟宗指出,从全球世界的变化,展望2035年和更远的未来,由气候变迁与全球暖化加剧引发的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催化出AI人工智慧、无人载具等创新科技发展与应用,也推动全球净零排放浪潮。超高龄社会来临及新冠疫情的威胁下,大幅改变零接触式医病关系,智慧健康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在数位原生代将逐渐成为社会中坚的情况下,预计30%的人每天将会浸润一小时在虚实整合的网宇世界,进行工作、购物、教育、社交和娱乐,将是崭新的劳动力、新经济及新群聚型态。台湾产业未来如何软硬整合,跨域共创价值,将是一大挑战。
调查发现,民众最期待「没有灾害、病痛」。天灾人祸皆让社会付出极大代价,加上近期频传大型工安事故,科技防灾可以防患灾害于未然,或是在灾害发生时,能把灾损减至最低。因此,民众认为未来如何提升防灾及应变能力、打造无死角的韧性社会将是首要课题。在民众票选中,「防灾无死角」以92.6%的期待值位居榜首。
对于调查结果,工研院积极回应社会对于未来期待,以创新科技共同营造美好的未来,例如因应极端气候灾害所开发的「土壤驱动监测系统」,除了能预警土石流发生外,还能让土壤自行发电供监控系统使用,使运作寿命达数十年之久。疾病治疗部分,工研院开发不需「眼内注射」,只要滴眼药水就能治疗眼睛湿式黄斑部病变的「超分子复合技术眼药滴剂」。长者照护上,工研院「银发聚宝盆」智慧照护验证试验场域提供预防长者早衰、失能、失智的整合方案,创造长者信心与成就感,帮助他们成功老化。再生能源发展上,面对太阳能板回收不易挑战,工研院以「逆思维」重新定义问题,从源头就导入循环再利用的设计,开发「易拆解太阳能模组」,让退役太阳能板更容易回收、纯化再投入生产新的太阳能板,提升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