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研发「农业界变形金刚」 提供农业缺工解方

工研院透过学研合作,结合高雄科技大学副校长郭俊贤团队,开发出「甲醇燃料电池农业共同载具」,运作时相较传统引擎,大幅降低有害气体排放,也能提升电动载具工作效率。图/工研院提供

在经济部、农业部共同支持下,工研院研发多项智慧农工技术,协助我国农业加速转型,并于国内最大规模农业盛事「第9届台湾智慧农业周」中,展示包括首台国产「四轮传动与转向的农业共通载具」,宛如「农业界变形金刚」,透过四轮转动增加灵活度、稳定度,载具上也能更换附挂工具,提升功能性;以及农业部支持发展,采用国产马达与相关控制零组件进行全车开发的「电动曳引机」,相较传统曳引机采用柴油动力,新型电动曳引机在田间可以进行低碳作业,如中耕、翻土或施肥等,相关成果已技转国内农机厂商。

工研院中分院副执行长李士畦表示,劳动力不足已经是全球急需面对的共同议题,尤其劳动环境相较辛苦,透过农事协作机器人在农场、畜牧及养殖作业的帮忙,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并缓解劳动力缺口。这类智电型农事机器人协作模式的蓬勃发展,也代表着在全球净零碳排浪潮下,电动化取代汽柴油动力、结合AI边缘运算的人工智慧控制模组,可以展现农务协作的强大支援能力,因为包括翻土、洒种、授粉采摘或饲养、照顾或清扫畜舍环境等农务,都能交由协作机器人来处理。除了解决缺工问题,台湾AI科技的多元应用与智慧模组供应链优势,正在全力促成AI带动百工百业发展的政策决心。

工研院与农业部台中区农业改良场合作开发,有着「农业界变形金刚」之称的「四轮传动与转向农业共通载具」,采用了国产马达驱动,可适应不同的地形与场域工作,回转半径更是不到2.5公尺。不论运输、割草或喷药等,可随时依据任务更换工作模组。由于搭载了智慧控制核心并使用车规模组,依据需求还可以进行有人与无人驾驶的切换,功能上充满了各种弹性与可能。

曳引机则是全球农务作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农业机械之一,只要附挂相关的作业模组,就可以可进行翻土、中耕、除草、施肥等作业。对全球属于与台湾农业施作环境类似、破碎或多为中小型农地环境的国家而言,中小型电动曳引机成为台湾进军国际市场的重点发展优势品项。工研院整合国内的三电零组件模组,配合智慧核心控制器与周边模组的发展,完整的开发出台湾第一台可进军国际的全国产小型电动曳引机。这台与农业部高雄区农业改良场合作,从雏型机、田间测试、到与国内农机制造业者进行系统整合,并在车规产品与国际标准助阵下,跨领域成功的串联了三电供应链与农机制造商。

由于优先应用绿色能源供应动力的农用载具,是净零碳排政策下的重要目标。工研院透过学研合作,结合高雄科技大学副校长郭俊贤团队的「甲醇燃料电池」。开发出「燃料电池农用共通载具」。由于甲醇驱动燃料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运作时主要是排水,没有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相对于传统引擎,除了大幅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解决农用电动载具在田间难寻充电站的难题。由于相较于传统加氢方式有着成本低、效能高的潜力,也能有效提升智电型农事协作载具的工作效率与延长工时的机动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