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生成式搜尋SGE將打擊點閱率? 阿物科技:用AI打敗AI
Google预告未来搜寻引擎导入更多生成式AI,回答方式将整合多网站内容提供最妥适的答案,用户能马上获悉最佳结果,不需到处点击网站察看,网站PV将大幅下滑,因为用户有兴趣才会再点击网站。Google Blog截图
网路搜寻因生成式AI出现大变革!Google推生成式搜寻体验(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SGE),用户搜寻型态将从关键字搜寻,网站推荐,转变成资讯型搜寻(如提问查询),SGE提供整合式答案,而参考内容机制会根据专业度、权威度、个人洞察及信任度为基准,网页点击率因此大幅下降成行销人考验。
SEO搜寻引擎优化又有新挑战,阿物科技10日举办iSearch搜寻行销年会,针对Google在2023年发布生成式搜寻体验(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SGE)大幅改变用户搜寻行为,内容网站如何因应提出讨论。
AI生成式版位会直接给用户答案,这个内容合成的答案会列出参考自哪3个网站,而不是传统瀑布式资料页让用户自己点击察看,使用者不需要进网站就能获得答案,网页浏览量大减是大势所趋。
举例而言,许多人用Google做资讯查找,阿物科技表示,以「如何冲出好喝的咖啡?」为例,在AI生成式版位中会直接给出答案,列出一系列步骤:从选择高品质咖啡豆、磨豆、热水温度建议及决定冲泡方法等,在搜寻结果就直接获得解答。
而此时,被SGE参考的网页前三名会列于右方,网页内容的品质、专业性与可信度,将是AI是否会采用关键。Harris执行长林鈜纬表示,这意味SGE在参考资料来合成答案时,有另一套排名标准,是不同于传统搜寻结果页的排名方式,而目前猜测会以个人经验及专业权威度与信任度为基准,抓取内容时会判断此内容是否有不同的视角跟洞察,是否富含个人经验。
换言之,网站的内容必须满足「使用者的搜寻意图」(用户想问什么?),更重要是建立作者本身体验及洞察视角,换言之,必须具备ChatGPT无法生成的内容,而全由ChatGPT生成内容的网站竞争力排名将大幅降低。
林鈜纬表示,未来网站内容竞争力有关键两点:1. 第一个是使用者的感受,写的内容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解决问题,甚至让用户有:哇!这个内容真棒的感受。2. 内容不是纯粹只是靠ChatGPT写出来的空泛内容。
阿物强调,SGE答案有别于以往的精选摘要featured snippets,网页可以去抢搜寻结果第零位,提供片段答案给用户,而SGE会综合多个来源,故想争取曝光的品牌必须更重视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用户提及品牌时的相关体验分享,换言之,若使用者能在不同网站都留下好的品牌印象,甚至如商店评论等,则SGE抓取内容是会去参考抓取这类资讯。
而若品牌商用生成式AI创造网站内容时,如何优化?锐齐科技副总邱煜庭指出,未来很高机率是SGE查出答案结果后,用户看完结果就不再点击网页了,因此网站内容如何吸引消费者点进去看更多,必须是能成为SGE参考的网站内容,所以产制内容不只是要让人看得懂,更必须在featured snippets的架构上,写出连AI也看得懂得文章,「用AI对付AI」。
邱煜庭表示,现阶段要让网站做出有效SEO,可以把「AI到底懂不懂网站内容」视为SEO重要指标,过去会发现用生成式AI生成内容往往会面临细节错误或专业度不足,还要人去补强,因此,现在的做法是把过去网站的既有知识或与部落客合作的内容,透过AI去改写,也就是让AI理解并根据语意写出更符合内容的文章。
最终要看的结果是,不管是Google SGE或Bing的回答中,网站内容可否成为参考网站之一,换言之,制作生成内容时,第一步是可以根据使用者会用的关键字,问AI:台湾人最常问的问题是什么?若最后产生10个问题,故内容的标题就有了,可以针对这十个Google可以理解的问题生成相应的内容,写好后可以再让AI改写一次,成为AI理解的二次内容。
邱煜庭表示,这可以理解为题目架构为骨,由AI产生,但肉(内容)由人手动填写,最后化妆的皮可以用AI处理,这就是AI打败AI,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优化过程。
而2024年随网路行销产生剧变,林鈜纬建议,虽然很多工具都越来越简单易用,但网站的基本功要做得更好,比方Call to action(行动呼吁)要优化,否则用户进入Landing page后反而不知道品牌的目的,其次则是学习力要不断适应跟上变化。
对于B2B品牌,邱煜庭建议应该跟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是会提到品牌的内容网站,SGE在搜寻关键字时可以抓取用在内容上,这方面的口碑经营B2C反而更熟悉,而最后,不追求最新科技,并建立学习型组织才是能因应网路搜寻演算法的不断变化。
Google预告SGE利用生成式AI解答,用户将可以提问题,并做进一步发问,提供更精准的答案。Google Blog截图
主照:Google预告AI将走向前台提供更多个人化搜寻体验。截图自Google 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