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当不当汉奸都得死!周知非为什么一定要杀顾希形?
在《孤舟》最新的剧情中,顾希形迎来了六十大寿,也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在六十大寿之前,顾易中已经收到了近藤与苏州站颁发的委任状。
一直以来,顾希形与汪伪政府面和心不和,顾易中对鬼子汉奸口服心不服。顾家父子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早就引起了日本人和苏州站的不满。
然而,顾希形资历太老、道行太深,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与他为敌。
于是,在顾易中加入九十号之后,日本人迎来了攻克顾希形的绝佳机会。在近藤看来,顾希形看重名节、爱惜羽毛,所以才会三番五次地拒绝日本人抛出的橄榄枝。
只是,如今的时代变了。顾家的独子先是背上叛徒的黑锅,现在又被扣上了汉奸的帽子。在彼时的苏州城,顾易中是否是汉奸不是立场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在顾易中是否通敌叛国、变身汉奸的问题上,日本人掌控着所有的主动权。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自从顾易中加入九十号、投靠日本人之后,他是否汉奸就不再是个可以探讨的话题。只要日本人传谣言、买热搜,分分钟就能把顾易中叛变投日的新闻推上头条。
因此,尽管吴县知事的位子空了半年,顾易中刚刚加入九十号,日本人就动了拉顾希形下水的念头。
日本人长得丑,但向来想得美。以近藤的智商,他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手里握着顾易中这张王牌,不怕顾希形不就范。毕竟,人在屋檐下,注定要低头。
不过,近藤的算盘打得再好,还是逃不出周知非的算计。就像周站长说的那样,日本人迟早会明白,在中国不拜菩萨,什么事情也办不了。
手里攥着顾希形的把柄,近藤连步伐都变得无比豪迈。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这场日本人与顾希形的博弈中,周知非才是坐收渔利的赢家。
近藤以为顾希形必定会迫于形势、被逼屈服,但是周知非却有自己的打算。在顾师长六十寿诞之前,周知非与区昕萍之间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周知非:顾希形如果不接这个委任状,你帮日本人杀了他。
区昕萍:他要是接了呢?
周知非:也杀,当作是为国人锄奸。
区昕萍:所以,不管顾希形是怎么死的。反正不是日本人弄死的,就是我们弄死的。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好一手借刀杀人。
在这段对话里,周知非向中统大佬、前任女友区昕萍发出了求援——他想请重庆方面出手,杀掉顾希形。
周知非的理由似乎很充足——如果顾希形不配合日本人的要求,拒绝出任吴县县长,那么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毕竟,日本人不会对一个顽固的抗日分子手下留情。
顾希形拒绝当吴县县长,日本人必将杀人灭口,这是剧内外所有人的共识。诡异的是,即使顾希形愿意出任吴县县长,周知非为什么还要对他痛下杀手呢?
对于自己的迷惑行为,周知非是这样对区昕萍解释的——一切都是为了连晋海。为了报兄弟遇害的仇,周知非决定借刀杀人。
乍一听,周知非的行为有情有义、合情合理。毕竟,连晋海鞍前马后跟了他十多年,作为大哥的周知非为兄弟报仇雪恨简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周知非的这番说辞骗得了前女友,骗不了旁观者。事实上,周知非之所以对顾希形斩尽杀绝,是因为那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
自从上任被中统锄奸以后,吴县知事一职空缺了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里,鬼子汉奸斗法、各方势力角逐,为的就是能够拿下这个油水颇多的职位。
在吴县知事的人选上,日本人中意顾希形,周知非力推王则民。在双方的对决中,掌控嗓门更大、拳头更硬的日本人占据了上风,所以最终拟定的人选是顾希形。
这个结果让李先生与周站长无可奈何、无FUCK说、无言以对。就像白云大妈在小品《火炬手》中说的那样,“我受不了了,不带这么玩儿的。这都半年了都宣传我呀,我怎么跟老李头说,礼我都收了。你别让我丢人了。”
李先生与周知非,王则民的小黄鱼都收了,最终却是顾希形摘了桃子,两人自然无法面对这样的结果。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周知非们收了王则民的好处,就必须时时处处为王则民考虑。既然顾希形是影响王则民上位的障碍,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杀顾希形、为王则民铺路。
师出有名,无往不利。周知非是个聪明人,顾希形如果不愿意出任吴县知事,那么暗杀顾师长对于日本人而言是想睡觉时递上了枕头。但是,万一顾希形接受了伪政府的职务,再行暗杀就失去了借口。
借船出海,借刀杀人。为了化解这样的尴尬局面,周知非找到了区昕萍,借中统的顶级杀手,收割顾希形的项上人头。如此一来,顾希形被杀就是重庆政府锄奸,与周知非无关。
周知非这一手玩得妙,简直是高级的不粘锅。他借着区昕萍的手,为王则民上位清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只要顾希形被杀,一切就水到渠成。
周知非,老谋深算;顾希形,在劫难逃。只是可怜了顾易中,他的一生始终像是漂泊的孤舟,从未有选择,总是被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