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费取消上限首月 188院所涨价
今年3月挂号费上限取消之后,卫福部次长王必胜公布,新制上路首月,全台逾5万家医疗院所中,共188家涨价,占5万341家医疗院所的0.37%。图为民众在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挂号付费。(本报资料照片)
今年3月挂号费上限取消之后,争议不断,卫福部次长王必胜公布,新制上路首月,全台逾5万家医疗院所中,共188家涨价,占5万341家医疗院所的0.37%,调涨金额介于50~200元间,涨后最高350元。不过,民团直言该调查避重就轻,早在挂号费设有天花板时,就已有漫天涨价情形,例如禾馨集团的挂号费多达2500元,卫福部应列出不同层级医疗院所的收费,供民众参考。
医改会执行长林雅惠认为,卫福部有点粉饰太平,议题爆发期间,原想涨价者也会先暂缓,加上不必报备,数字严重被低估。主计总处9日公布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中,医疗保健类占比最高,影响甚钜。
督保盟发言人滕西华指出,卫福部显然避重就轻,新制上路前,许多医疗院所早就超出上限,如禾馨集团的挂号费就多达逾2000元。挂号费上限对一些医疗院所只是神主牌,摆在供桌上,虽然看得到,内心却没有尊敬。
「民众要知道的是全台挂号费的分布」,滕西华说,卫福部公布的最高350元,仅是3月调涨后的最高收费,呼吁卫福部进行全台普查,列出基层诊所、地区医院、区域医院、医学中心收费的平均分布。林雅惠则呼吁恢复备查制,减少联合涨价、削价竞争乱象。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认为,出于竞争考量,挂号费的涨幅应不至于太高,就算要调,也应介于50~100元,未来2~3年不会有太大的调整。医界正呼吁修正《健保法》,保障点值至少1点0.95元,同时提高总额成长率至6%以上,若欠缺改善医疗体系韧性的配套,电费、人事等成本,势必都会反映在挂号费的收取上。
滕西华则指出,每年讨论总额成长率时,电费、人事,甚至买药、租金成本都会列入计算,与挂号费无关。健保论量计酬下,医疗服务冲量,点值没控制好,又要民众给钱,民众到底做错了什么?近年自费医疗的比例攀升,且医疗体系每年保障成长2%以上,已比其他产业要好,涨挂号费毫无道理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