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陸軟硬兼施 賴政府毫無解方

中国大陆今天宣布恢复台湾文旦柚输陆,但必须是获得注册登记的包装厂和果园才符合资格。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年初赖清德总统胜选后,两岸即遭逢「金门快艇翻覆案」重大考验,如今随涉金厦海域连串事件陆续推动解决,大陆进一步开放陆客赴马祖、金门旅游,又选在中秋节前夕宣布恢复我文旦输入,两岸关系在官方持续对抗下,民间交流的推动和恢复,几乎都由大陆主导,我方只能被动回应,如此是否有利于台湾整体利益,值得深思。

二○一六年民进党执政以来,两岸互动转为「官冷民热」,此后随着官方对抗加剧,民间往来也受影响,例如台湾推出「反渗透法」,大陆祭出「惩独」新规,双方敌意螺旋不断上升,如何处理两岸交流中衍生的问题,对双方来说都是挑战。

在两岸官方无法沟通下,两岸问题只能由民意代表或民间人士居中穿梭,例如国民党立委组团访陆,传达台湾民间或基层诉求;金门立委陈玉珍曾对驻北京的台媒笑称,这半年来,她几乎每月来一次(大陆),自称「联络代表」,尽力扮演沟通桥梁。

然而,透过地方政府、民代或民间管道向大陆官方交涉和沟通仍有其局限性,往往形成我方提出诉求或「愿望清单」,而手握开放或恢复(交流)大权的陆方,则掌握了两岸议题的主导权。

以农产品恢复输陆为例,去年在台东县长饶庆铃奔走下,大陆宣布恢复台东释迦输陆,但如同这次恢复文旦输陆,只限定「获得注册登记的包装厂和果园」。这种模式更有利于陆方议题操作和投放利多的「精准度」。

在观光旅游方面,陆方也按自己进程强势主导,陆续宣布福建居民赴马祖、金门旅游等,配套措施包括金厦小三通航班的增加,可谓一应俱全,也让恢复两岸旅游的压力一下倒向赖政府。

至于涉及执法等公权力事项,陆方更是借由海上事件强硬宣示「主权」,透过在金厦海域执法巡航,抹除我方画定「禁、限制水域」,试图以此否定我方管辖权。

面对北京软硬兼施,频频借由台湾民间平台「施力」,若赖政府始终无法找到与陆方有效沟通的方法,可预见陆方将持续透过单方面出招,主导两岸议题,我方恐落入更加被动局面。赖政府除了发新闻稿批判中共政治操作外,有无解决困境的具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