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基金规模超130亿,他说一级市场发展取决于早期投资丨投资人说
人民币创投尚未走出低谷
但未来可期
第一财经 高 远:感谢彭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您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超过了130亿人民币,像美国、中国、以色列等国的一些著名基金都有您投资的身影。您怎么来看待当下一级市场面对的困难,我们现在是否已经走过了最低谷阶段,有没有一些数据来支撑您的判断?
盛景嘉成 彭志强:现在的人民币的创投还是在下行期,在募资方面连续多年是下降的,在投资层面也还处在下行状态,尤其是在早期投资的方面,中国的独角兽的企业数量最近也被美国反超,但我们也看到一些积极信号,比如两会期间重点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而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内核、以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为核心指标,要求大力的发展科技企业创新,而创投业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和先导环节,它是科技服务业,它不是所谓的金融,也不是所谓的资本,所以未来也会得到大力的发展。尤其是我们看到4月30日政治局会议也首提到积极倡导风险投资、大力发展耐心资本,所以我们对未来都充满了期待。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是一家实业集团
第一财经 高 远:我知道您其实对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非常了解,那么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在模仿巴菲特的投资的一些经验,但其实很多人只是模仿了皮毛,您很早就做出明确判断,您认为伯克希尔撒韦它是重大的创新产物,您说它作为实业集团,它的创新性来源于保险公司海量的浮存金,怎么理解您的这一判断,它对于一级市场最指导性的意义是什么?
盛景嘉成 彭志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看着好像很传统,特别老成持重,但其实它在顶层设计、商业模式层面是有重大创新的。我们看到过去的保险公司,它更多是以资产配置,在一个企业里面占的股权比例很小,是针对各种各样的资产进行分散的组合,但是我们看到巴菲特是以控股型的并购为主,甚至在投资层面,参股性的也是要求高股权占比,从而有非常强的控制力。
所以过去我们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总部只有不到30个人,但其实它所控制的企业将近40万人,在美国的各行各业,所以这是它非常典型、突出的特征。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实现了实业集团和控股型的保险公司的双轮驱动的模式,这使得它在全世界都是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为什么GP很难拿到险资LP的钱?
第一财经 高 远:监管层其实也一直在动员,保险公司要以长钱跟耐心资本的方式进入到股权投资市场,也有很多的GP非常想拿保险公司的钱,但其实很难拿,您认为这当中的落差究竟是什么?有没有解决之道?
盛景嘉成 彭志强:主要的挑战还是在理念、管理制度、业绩考核,保险公司它在资金端的成本其实不低,它是3%以上的资金成本,这样使得它对于投资标的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未来应该是在并购基金或者是S基金这种相对周期短一点,确定性更强一些的品种里面,险资更容易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
在负债端要改变现在这种高资金成本的状态,其实主管部门一直也在提出相应的要求,另外在投资端还是要跟实体经济有更强的结合,而不是单纯的投资。所以巴菲特本质是一个实业大师,投资只是他的一种手段,而且他所持有的这些资产的价值都是非常长周期的,在某种意义上它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投资的视角,它是实体经济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险资和实体经济强结合起来。
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模式透视投资实业的必要性
第一财经 高 远:现在的险资在介入到股权投资市场的时候,很多都是与它的主要业务相关联,主要布局它的产业链,比如养老、大健康等,如果未来险资真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那样操作,它可能投资的产业链会更长,布局的范围也会更广一些。
盛景嘉成 彭志强:对,我们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的标的分为几大类,有伯林顿铁路、有能源公司、有数十个制造业的隐形冠军、有分销类的企业,这就如同我们讲的产业互联网零售企业,也有众多的消费品牌,所以它是妥妥是美国的实体经济的一个基本盘。未来险资尤其像社保、住房公积金这种低资金成本的业务,如何和我们的实体经济进行更强的关联和链接,我想可能对实体经济会起到输血的作用,这也对险资是一个保值增值的比较好的方向。
上市公司如何实现第二曲线的增长
第一财经 高 远:新国九条出来后,我们发现其实很多的上市公司对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都有特别迫切的需求。您认为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讲,怎么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实现第二曲线增长的目标?
盛景嘉成 彭志强:对于第二曲线来说,核心有三个关键点。第一、要隐性资产最大化;第二、隐性负债最小化;第三、推翻隐性假设。
从隐性资产最大化角度来讲,每一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资金、技术、人才、大客户或者渠道,甚至品牌影响力,它都有非常强的隐性资产,但是很多人是捧着金饭碗在要饭,所以怎么把隐性资产做到最大化?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都有隐性负债,它资产负债表上看不到的,比方说它战略上比较刚性,比较传统,组织激励政策也比较固化,谁拿多少股权已经僵化了,尤其是在吸引优秀人才方面,可能已经在吃大锅饭了,所以这些都是隐性的负债,我们要把隐性负债最小化。
第三,既然我们谈到第二曲线创新,它必须有创新性,就是如何推翻一些行业或者企业已有的一些假设才能进行创新,所以这三者来讲,对于上市公司第二曲线创新都是至为重要的。
投资 招商 产业链打通
资本如何实现多方共赢?
第一财经 高 远:我们也看到目前在一级市场当中从融资的角度来讲,其实很多的 GP想拿LP的钱,很多地方政府也有要求GP反投,包括一些政府引导基金参与的过程当中,给了GP一些要求和限制等,这当中可能会有一些市场和现实不匹配的问题,您认为目前有没有解决之道?能够很好的解决多方面的诉求?
盛景嘉成 彭志强:第一,现在 GP去融资基本也躲不开国资,国资在做LP的层面,我们把它称为母基金,或者称为祖母基金(作为母基金的LP),我觉得应该更积极。鉴于投资的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我建议国资在直接投资或者是作为管理人这个层面,应该是要后退一步。
所以做LP要前进一步,做管理人、做直投要后退一步,尤其是在我们看到的今天很多短板的品种上面,或者说我们看到一个创投业的资本链条上面,它是缺早期投资、缺并购基金、缺S基金,所以这时候都需要国资作为LP的角度,应该更大踏步往前来,推动这些基金品种的完善,也就完善了创投业的资本链条,这是第一点。
第二,其实现在谈到招商引资,反投也是绕不开的话题。现在有很多地方政府有一个共同点,把资本招商变成核武器、决战点,但其实它只是整个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手段、纽带而已。真正吸引创业企业的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或者具有供应链的集聚效应,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产业增值服务,而不仅仅是一笔钱。
钱是最有共性的,最标准化的。哪里都有钱,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集聚、产业增值服务它是非标和个性化的,也是真正创业企业最需要的。所以说地方政府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业生态的形成方面。
一级市场最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第一财经 高 远:最近市场上也出现了像“滴灌通”这样的金融创新业务,您认为对于一级市场面对的困难,什么样的金融创新是当下最迫切的?
盛景嘉成 彭志强:一级市场能不能茁壮的发展,这是取决于早期投资,取决于不起眼的天使投资阶段,这也是中国跟美国现在差距最大的地方。中国的天使投资从金额数量大约都是美国的1/8左右,中国在后来居上去追赶的时候,差距无疑是过大了。
所以我们建议如果要推动金融创新,还是在早期要下大功夫,比如说以色列它的创新署,它在全国遴选孵化器以后,国资可以出资到85%,市场化资本只要出到15%,一旦这个项目赚钱了,所有的超额部分全部奖励给管理人,所以它就能吸引到最优秀的管理人,进入到早期投资中。
如果是只算经济账,从管理人的角度来讲,早期投资是不划算的,因为管理的规模太小,所以在今天中国市场在早期投资方面,国资应该往前走一步,作为LP应该达到60%-70%甚至更高比例,同时对于管理人要进行让利,要把超额收益奖励给管理人,甚至是要鼓励这种有早期赋能能力的创投机构,积极走向资本市场去港交所或者北交所上市,所以我把它称之为叫新型混合所有制。
在早期投资领域应该推行新型混合所有制,那么这样才能形成最优秀的管理人都去做早期投资。苗圃大了,好苗子多了,后面的VC、PE、上市,就一环一环才能良性循环,所以还是要从娃娃抓,从源头抓起,其实也是第一性原理。
变土地财政为股权财政或是一条可选之路
第一财经 高 远:现在市场上大家在说,我们应该改变土地财政成为股权财政,我不知道您是否认可这种观点?可能跟您刚才讲的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盛景嘉成 彭志强:从土地财政走向股权财政可能对中国是一个大命题。因为它不仅是对财政的引导,对我们金融体系也是个巨大的引导,因为我们中国现在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以银行的体系为主,以房地产抵押为一个风险对冲机制,但是我们也知道在房地产达到一个稳定状态的情况下,我们要发展新质生产力。
它就意味着我们要从过去以房地产抵押为担保变成要认可它的数据资产、知识产权质押,或者是创始人的股权质押,但是现在只有上市公司股权才能质押,所以说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怎么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是一个大的挑战。
同样地方政府的财政的来源,它怎么从土地财政转向股权财政,也是一个挑战。但是现在各界的一些观念要调整过来,或者要转变。大家普遍认为科技企业它的乘数效应小,房地产的乘数效应大,所以大家喜欢做房地产,但其实到了今天这种状态是房地产的乘数效应越来越小,而科技企业的成熟效应是非常之大的。
首先科技企业都是全球化的,一旦它过了盈亏平衡点以后都是高毛利的,现金流都是主导型的。像苹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就超过了1000亿美金,我们在可预见时间里,可能英伟达的净利润规模会超过苹果。这就是在全球收取科技税,这就是放大,这就是业务杠杆。有了业务杠杆以后,资本市场再给你放一个市盈率或者市销率的杠杆,所以经过两次杠杆放大,它的乘数效应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未来中国的地方财政、我们的银行的金融体系、我们老百姓的共同富裕,如何借助科技企业的全球化进行业务杠杆的放大,再乘以资本市场的资本杠杆放大,可能是我们改革的主要的路径选择。
企业应具备最终用户思维
使用者主权时代来临
第一财经 高 远:您是很多著名GP的LP,我们知道目前大家都在追逐硬科技赛道的投资,是否硬科技赛道的投资只有落实到Toc端才更有成长性和几何性爆发的可能性?
盛景嘉成 彭志强:硬科技和C端的连接,我想这个问题本身提的就很好,我们在对企业进行赋能的时候,我们一直特别要求强调企业要具备最终用户的思维和理念。就是你必须要关注最终用户怎么来用你整个链条上的最终的产品,过去我们在1个企业客户里面,我们说他的客户是有4种角色的,采购者、购买者、施加关键影响者、和使用者,我们提出叫使用者主权时代来临。
end user(最终用户)使用者这个主权是非常关键的,你不能看谁给你付钱,你就去关注谁,所以我们提出来一定要深挖几层,多看几层,看到最终的使用者。这样的话,硬科技企业它才能真正站在产业链的视角、价值链的视角去共同服务于使用者,这样的话它的商业化的成功度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免责声明: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述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摄像:侯天一 李威)
值班编辑: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