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弃子是怎么炼成的

跨越楚汉的钟离昧可说是一枚悲剧性弃子。钟离昧是项军重要将领,领军作战能力极强,为项羽所信任。钟离昧与韩信交好,曾多次向项羽推荐韩信,但韩信始终未获重用。项羽败亡后,钟离昧投靠韩信。刘邦得知后,要求韩信追捕,韩信则派兵保护钟离昧的安全。之后,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有意捉拿韩信,有谋士为韩信献策杀钟离昧「以谒上,上必喜,无患」。韩信居然与钟离昧商量对策,钟离昧对韩信说皇帝不敢攻打你,是因为我们在一起,你若抓我,我死、你也会灭亡。韩信不听,钟离昧大骂韩信不厚道,遂自刎而死。韩信带着钟离昧人头晋见刘邦,反被刘邦所抓、从楚王降为淮阴侯,日后也没逃出吕后毒手。项羽败亡后,钟离昧本就会被刘邦追缉,他将全部身家押在不仗义的韩信身上,偏偏韩信又欲示好于刘邦,钟离昧当然会成为弃子。

曹魏时期的成济则是愚勇型弃子,是权臣司马昭的部将。当时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大权在握,某日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便率领亲兵卫队冲到司马府杀司马昭。司马昭获报信,进行防备。曹髦仗剑一路前进,司马昭之弟司马伷受曹髦斥责不敢应战。曹髦继续前进,遭遇世家望族、与司马氏交好的中护军贾充人马,依旧无人敢敌。成济问贾充如何处理,贾充说司马公平日豢养你们,正为今日,现下还要问吗?成济于是击杀曹髦。之后司马昭以弑君罪名杀成济三族。

司马昭的亲人不敢战,又不宜拿权贵亲信的贾充填坟,既然司马昭无意窜位,就必须对曹魏皇室有所交代,当然只剩下实际作为跨越底线、全面投靠司马家、却又称不上亲信的成济当弃子背锅。

南北朝的高干则是自招孽的弃子。高干颇有智略,极受当时权臣高欢器重。当时北魏孝武帝是由权臣高欢所拥立,孝武帝不满高欢把持朝政,某日设宴群臣宴后独留高干,要和高干立盟约,高干不知道孝武帝有与高欢决裂之心,便未坚决推辞,亦未告诉高欢。孝武帝以为高干诚心待己,就开始有所行动,高干警觉、密报高欢,劝高欢受禅称帝,高欢用袖子掩住高干的嘴,说道勿妄言。高干进退两难,密启高欢要求外派想避祸。

孝武帝获悉高干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密图高欢之事,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干与自己曾立盟誓,反复两端。高欢听闻高干与孝武帝结盟,也厌恶他,便将高干劝自己称帝的文书密封呈孝武帝。孝武帝便召高干示之,在高欢面前派人指责高干。高干说道,陛下自立异心,却指责我反复,人主加罪,何患无辞,于是被赐死。

高欢无意窜位,高干却劝高欢称帝,就等于将高欢推上浪头、也踩了孝武帝的底线,当高欢与孝武帝都需要各退一步时,聪明富智略、曾被两方视为亲信的高干只能当弃子。

以上事例表明,要免于当弃子,首先不能将全部身家押在某一边,特别是不仗义的一边;其次要掂量自己在某方阵营中的真正份量,不是核心亲信还要押边风险极大;最后,不能如成济般主动当枪头、甚至自认聪明挑弄某方底线,否则可期被送上钻板满足某方。如果两强之间需要有所妥协,这一切更易发生。

然而,弃子炼成的路上往往有强者诱惑。战国时,齐攻宋,宋国使臧子向楚国索救。楚王极悦,表示全力相救。臧子忧心忡仲返回宋国,车夫问何以面带忧色,臧子说宋小齐大,援救弱小宋国而得罪强大齐国,任何国君都会忧虑,而楚王却高兴,是想让我们对抗齐国、削弱齐国,这对楚国大有好处。结果齐王果然发动进攻,攻下宋五座城,而楚王也并未派兵,楚王的鼓舞让宋坚决走上弃子之路。可见要想不当弃子,至少需要臧子的洞察,可惜这种洞察经常会被指责为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