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是水雉主要栖地 这设施却成「隐形生态杀手」

农田水圳的U字型「三面光」设计,鸟儿坠落后爬不上来,若没被发现,只能在底下等死。(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掉下水圳的雏鸟,又被线缠住,幸好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的巡守员及时发现。(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说,有的水圳很深,救援时也是「心惊惊」,但最怕的还是没救到鸟仔。(吕志怡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少数水圳有斜坡设计(红圈处),但实际测量宽度仅5公分,助益不大。(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林业署嘉义分署日前与当地巡守员会勘,希望能改善现况。(林业署嘉义分署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台南市官田区是水雉主要栖息地,农田旁的水圳却成「隐形生态杀手」,其两侧垂直平滑的U字型「三面光」设计,繁殖期过后,出生不久的鸟宝宝,一不小心水圳,就无法爬上来,有时还上演亲鸟冒险跳下去护子的景象,如果没有被发现,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相较早期使用泥土,现代化的水圳使用水泥兴建,并采三面垂直平滑的U字型「三面光」设计,降低漏水或溃堤机率,但也因为这项设计,俨然成了生物陷阱。

「别说是鸟类,连蛇都爬不上去!」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观察,园区附近的农田水圳都是「三面光」设计,其中,有的里面还增设一个高低差超过20公分的垂直断面,有的则如同「无尾巷」,让生物没有地方逃出,即使发现少数有斜坡设计,但实际测量宽度仅5公分,助益不大。

李文珍说,这样的水圳设计,不仅让生物无法爬上来,水流也变得很急,若下大雨,生物容易被冲走,有的小水圳在菱角田旁边,很容易让雏鸟掉下去,过去经常发现掉进水圳的生物除了水雉,还有彩鹬、白腹秧鸡等,一接获通报,园区巡守员想尽办法把牠救出,有的水圳很深,救援时也是「心惊惊」,但最怕的还是没救到鸟仔。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林业署嘉义分署日前与当地巡守员会勘;生物多样性研究所保育推广组组长薛美莉表示,后续会和林业署开平台会议,邀请农水署一起讨论改善方法,届时她会提出国内外案例作参考,或是建议如未来在某些水圳节点做45度的缓坡,让生物能爬得上去、走得下来;若会议有结论,也考虑在官田建立一个示范区,如果成效佳,再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