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象未解 官田水雉园区干巴巴

天旱缺水台南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内11座生态池,目前仅有未对外开放的核心区蓄水,且水量不多,一期作停灌,嘉南大圳未放水,目前园区也只能靠抽取井水应急。(庄曜聪摄)

缺水旱象迄今无解,苦候甘霖的不只有水库,台南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也一样,因为嘉南大圳未放水,水源不足,园区内「接客」用的生态池只能放干整地将水集中到未对外开放的核心区,园区还募款30多万整修水井,要让冲击降到最低。至于由园区促成、去年推出的「官田菱雉菱」友善菱角颇获消费者好评,今年有新农友加入,打算增加生产规模,但很怕因缺水乱了套。

每年4、5月,水雉就会进入繁殖期,在菱角田中生蛋,虽然还有1个月左右,但严峻的水情持续下去,恐怕会对水雉生态造成影响面积超过15公顷的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光是水域就占8公顷左右,平时靠着嘉南大圳麻豆支线引水涵养水域,但一期作停灌,圳沟早早没水,加上日晒,不少池子都已见底。

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说,年初时提前因应,将开放区域的6个池子排空清理,把水集中到内侧的5个生态池,维持菱角、芡实等水生植物正常生长,也赶紧雇工整修1座台糖抗旱水井,日抽8小时补水,让水雉能保有生存栖地,目前勉强能维持,但后续若没有下雨,还是让人担忧。

李文珍表示,菱角田与水雉的存续息息相关,近年来园区推动友善耕作,去年菱农林丙火种植的菱角以「官田菱雉菱」品牌在全联通路上架,打出名号,但因人力只能栽种1公顷,今年有农友愿意加入行列预估生产面积会增加到2公顷,但很怕因为缺水打乱计划;南市府农业局指出,近期将邀农田水利署嘉南管理处区公所研议因应方案,也评估由埤塘引水维护水雉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