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水雉园区推友善农耕 惊见「拳头大」福寿螺

官田水雉园区以最原始的人工方式,一个个捡拾水田的福寿螺,因此不少「漏网之螺」最后长得跟拳头一样大。(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拳头大的福寿螺有见过吗?福寿螺专吃嫩苗,危害农作物甚巨,为了避免菱角等作物遭受福寿螺危害,兼顾环境生态,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以最原始的人工方式,一个个捡拾水田的福寿螺,也因此常有「漏网之螺」,等到下次发现时,竟然变得跟拳头一样大,十分吓人。

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表示,官田水雉园内水田种植菱角和各种浮叶植物,一般稻田的农民每期会固定翻耕,人为的机械搅动后,可借此消灭一些福寿螺;不过,为保持园区水田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方尽量不做翻耕,且不使用苦茶粕来防治福寿螺,单纯靠着人力,大多利用日头下山,天气比较凉爽时下田捡拾。

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李文珍表示,福寿螺若长太大就没有行情,幸好还可做堆肥使用。(官田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提供/张毓翎台南传真)

李文珍说,福寿螺繁殖能力强,成长速度也特别快,每次产卵数百颗,有些福寿螺藏身在泥土底部,单靠人工方式移除,没有办法完全清完,过去曾经统计在1.4分地的农地,光一天就次捡了3000台斤以上的福寿螺,有些遗漏掉的福寿螺「一暝大一吋」,结果长得跟拳头一样大。

李文珍提到,一般常见的福寿螺仅约拇指大小,有「夜间捕螺人」会特别收集,卖给养殖渔民作饲料,但福寿螺若长太大就没有行情,幸好还可做堆肥使用。这阵子天气渐渐变炎热,福寿螺也有增多的情形,她几乎天天傍晚都到田里捡福寿螺,虽然很辛苦,但她转化心态把这项工作当运动,也能保护作物不被吃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