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敲门》「巴巴杜」红了 变身同志文化新偶像
网路上,同志团体最近出现了代言的新偶像——巴巴杜。这个电影《鬼敲门》里面阴郁、恐怖的妖怪,在巧妙转喻下,成了勇于打破常规、具有反抗精神的文化象征。
六月,全球LGBT团体正迎接属于自己的「同志骄傲月」。
在一些同志的社群平台,特别是英语网站上,除了飘扬的彩虹旗之外,还常可见到一个代表骄傲同志的新象征——巴巴杜(The Babadook)。
在洛杉矶:
在费城:
游行队伍中,巴巴杜成了代言同志的新偶像。
挥舞彩虹旗的巴巴杜成了网路上流行的梗图,甚至有一些相关商品应运而生。
巴巴杜(The Babadook)这给角色,出自2014年澳洲导演珍妮佛肯特的同名电影(台译电影片名《鬼敲门》)。
在这部充满惊悚的寓言式电影里,戴着黑色高礼帽、脸色惨白、如妖魔化身的巴巴杜,纠缠着一个单身的母亲艾蜜莉亚。
艾蜜莉亚的丈夫死于车祸意外,她独力抚养着躁动不安而古怪的孩子山姆。巴巴杜是山姆书架里一本鬼故事绘本的角色。
为儿子烦恼情绪低郁的艾蜜莉亚,对巴巴杜吓人而浮夸的外型感到不安,也担心他阴森怪诞的行为会对山姆造成不良的影响。她想把书烧掉,结果发现越是想除掉巴巴杜,反倒赋予它更多的生命力。
巴巴杜成为同志的偶像,一开始据说是源自无心的错误。去年底有人在网路上截图,宣称《鬼敲门》在Netflix的选单里面的分类,被误标为LGBT电影。不过,这个起源如今也有些争议,有人说这张截图当初其实是经过变造。但Netflix显然认为这个玩笑无伤大雅。
Netflix顺水推舟「承认」巴巴杜是同志,也可能有商业策略的运用。这有点像J. K. 罗琳当年宣布邓不利多是同志时引发的争议。哈利波特系列里面触及了不少同志文化的相关指涉,宣布邓不利多是gay,也许让支持同志的团体会感到不小的振奋,也让不少哈利波特迷火冒三丈,觉得这是炒作同志议题的市场行销策略。
在电影里,巴巴杜最终被永远监禁在他们家中的地下室,咀嚼着艾蜜莉亚喂食的蚯蚓,停止制造骚乱。不过在社群网路上,巴巴杜却成了新的象征。媒体评论家对他的文化意涵品头论足,认为它象征着酷儿的反抗精神。
于是,巴巴杜走上了街头游行行列。更多的网路P图,把巴巴杜的角色,P进了同志文化的各种场景。
Come thru Babadook. Tops and merch for sale! Link in bio #draw #drawing #sketch #sketching #illustration #illustrator #art #artwork #artist #instagay #gay #gayart #comic #comicbook #comicart #ink #hero #drag #dragqueen #toon #instaart #babadook #gaypride #vogue #voguing #pride
Phillip Orozco(@philliporozcoillustration)分享的贴文 于 2017 年 6月 月 8 3:09下午 PDT 张贴
事实上,巴巴杜被解读为同志,这个路数其实很类似同志文学对于科学怪人(Frankenstein)或是梦中的变态杀手福莱迪(Freddy Krueger)的重新诠释。
他们都是被误解的角色,他们的怪诞、不正常之处,对映的是一般人对逸出常规的事物潜存的恐惧。
先是有巴巴杜,现在又有了酷卡。我们一定是活在同志偶像的黄金年代。
在同志骄傲月的活动里,常常和巴巴杜相提并论的另一个文化偶像是带着金色假发、手摇彩虹旗的巴西短吻鳄鱼「酷卡」(Cuca)。
酷卡是巴西一个像妖怪的角色,妖怪能够当扮装鳄鱼女王,这绝对是个伟大的国家。
酷卡出现在童书系列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和巴巴杜一样,酷卡基本上是个类似妖怪的反派角色。也是因怪诞而被污名,然后地位再反转上升,成为反抗常规、勇于表达自我的次文化偶像。
The Babadook is a frightening, fabulous new gay icon(The New Yorker)
Why the "Gay Babadook" meme is so bewitching?(Slate)
Move over Babadook, a Brazilian alligator is the newest LGBTQ social media icon(Refiney29)
更多镜周刊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