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歼20要塌房?日媒称其关键材料靠进口,我国一招堵住西方的嘴
“要不是我们供应了碳纤维材料,你们根本不可能造出隐身战机!”当歼-20横空出世时,部分日媒禁不住慌乱,甚至冷嘲热讽。
作为最新隐形战机,歼-20宛如空中幽灵,能在敌方探测不到的情况下接近目标,并发动。还能借助卫星、无人机,对遥远目标精准打击,是不折不扣的“绝招”。
据了解,轻盈但强度极大的碳纤维材料,被广泛应用在歼20战机的主翼、机身以及垂尾翼等部位。C919大型客机、神州16号等设备也应用了该材料。不过,其制作难度之高,至今被视为实力的重要象征。
若真如日媒所说,高端碳纤维全靠进口,那歼-20甚至是大飞机的突破岂不是全成了笑 话!事实究竟如何?
01 技术封锁40年,日媒:再给你100年也造不出来
碳纤维被誉为“材料之王”。它只有钢材的四分之一重,强度却是钢材的七至九倍,是尖端工业材料。然而,想造出它需经上百道工序,控制近两千个参数,难度堪比“造心”。
1970年,日美已率先研制出顶尖的碳纤维,并量产出口。而当时,尽管努力,年产量仍只有两吨,远远无法满足上万吨的庞大需求。
面对该局面,引进碳纤维成为了别无选择的路径。然而,碳纤维作为核心材料,其进口之路并不平坦。美曾“三重封锁”,即产品、设备和技术的全面。
据悉,在日美成功占据80%市场份额后,为攫取更高的利润,他们利用地位将碳纤维门槛哄抬至惊人的240万一吨,碳纤维因此被誉为“黑色黄金”。
不仅如此,在进口碳纤维的过程中还时常遭受冷遇。日美时常上演“赏赐供给、通知式涨价”的戏码,日更是曾公然道:“再过一百年,也造不出碳纤维。”
近代以来,落后就总要挨打。曾天价进口日美手撕钢;日本为防止高铁车轮技术外泄,如同防贼般禁止参观其工厂;
“贫穷落后遭挨打,弱肉强食口中餐。”近代以来,在科研领域的每个进步都伴随着施压。但不能放弃!
02.赶超,领先市场?外媒:低估非明智之举
压迫终将激起反抗的烈火。傲慢并未撼动市场,反而激发了自主研发的坚定信念。
2000年,被誉为“材料学之父”的师昌绪,在理应颐养天年的岁月里,毅然决然地再度披挂上阵,誓言道:“倘若因无法制造碳纤维而拖累,将抱憾终身。”
为了筹集研发资金,一生清贫的师昌绪寄出了一封长信,成功“化缘”到3000万的资助。尽管已八旬高龄,他仍经常亲自前往实验室,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指导。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努力,研发终于取得突破进展。这一年,第一条自主研发的碳纤维生产线诞生,直接打破了日美的“禁 运”。很快,进口碳纤维的门槛暴跌75%,节省了至少每年50亿的外汇支出。
如今,不仅实现了低端碳纤维的量产,更在T1000高端碳纤维领域超越,并领先。时代变迁,随着整体科研实力的不断提升,包括碳纤维在内的众多科技领域都成功突破!
目前,已造出厚度为0.015毫米的手撕钢,创造了之最;昔日制造强国德甚至反过来向安徽马钢求取高铁车轮;
从碳纤维到手撕钢,再到高铁车轮和青春科技,正是科学家凭借超凡的毅力和决心,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打破的壮举,展现了制造的无限魅力与实力。
03.替代大势所趋,依赖日本为无稽之谈
公开资料显示,T700级复合材料碳纤维在歼20战机中的应用比例高达20%。不仅如此,近期实现商业首飞的C919大飞机,亦有12%的复合材料采用了碳纤维。
自2019年至2022年,碳纤维的研发率从10%迅速攀升至58.1%,这一增速无疑令人瞩目。显而易见,碳纤维正逐步取代产物,成为行业主流。
对于日媒所谓“战机离不开日本碳纤维”的言论,不仅毫无根据,反而折射出他们在快速发展面前的复杂心态。这一言论不仅站不住脚,更显示出碳纤维产业已迎头赶上,甚至有望更快的强劲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