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捕捞致24鱼种逾半没繁衍能力 学者吁海保法尽速三读
绿色和平与高雄科技大学水产养殖调查发现,因捕捞过度,24种现流仔鱼类未达成熟体长,代表这些鱼种逾一半个体都没有繁衍能力,其中银鸡鱼、星鸡鱼、红甘、白鲳与黑喉更加严重。(蔡佩珈摄)
台湾周边海域鱼种占全球鱼种10分之1,绿色和平与高雄科技大学水产养殖调查发现,因捕捞过度,24种现流仔鱼类未达成熟体长,代表这些鱼种逾一半个体都没有繁衍能力,其中银鸡鱼、星鸡鱼、红甘、白鲳与黑喉更加严重。学者强调,现有海洋保护区管制松散,呼吁海洋保育法尽速三读,实现分级管制、管理更加严格的「海洋庇护区」上,进一步保护海洋。
绿色和平与高雄科技大学水产养殖系副教授何宣庆研究团队,花费近1年在屏东东港、高雄前镇、高雄蚵仔寮、澎湖马公、宜兰大溪、宜兰南方澳等6大渔港拍卖市场调查台湾40种渔港市场常见鱼种,有效样本数逾3万笔。
高雄科技大学水产养殖系副教授何宣庆表示,调查发现,24种现流仔鱼类未达成熟体长,代表这些鱼种一半以上没有繁衍下一代的能力,其中又以银鸡鱼、星鸡鱼、红甘、白鲳与黑喉未达成熟体长的比例高达9成以上,换言之,上述鱼种只有不到1成比例有繁衍能力,个体数将变少。
他强调,各类鱼种会跟着黑潮漂流到台湾、韩国、日本等多国,是一个健康的生态体系,如果飘来台湾周遭的鱼种被过度捕捞,在黑潮中形成断点,台湾将高度仰赖黑潮补充鱼种,增加渔业资源不稳定性。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邵广昭则表示,渔业资源减少原因很多,像是非法捕捞、栖地破坏、外来种入侵、气候变迁、噪音或污染都有可能,由于原因不易厘清,环境部、农业部渔业署、内政部等12个部会时常相互卸责。
他强调,各部会要采取集体行动,进行海洋或海岸整合管理或治理,才可能扭转劣势,目前全球海洋保育最大目标跟共识就是画设海洋保护区。
邵广昭进一步说,台湾已画设69处海洋保护区,但画设法源不一且各单位各自管理,管制程度普遍宽松,尤其违规行为罚得轻微,海洋保育法的「海洋庇护区」,是依照国际原则、由海委会海保署画设,细分为核心区、缓冲区、永续利用区,各区有其限制及罚则,还有吹哨者条款,海保署亦可评比各保护区成效,乐见海保法今天初审通过,但更期盼三读,尽速画设「海洋庇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