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统计的历史

图╱本报资料照片

1991年家庭财富概况

国富统计(national wealth)谈的是一国财富有多少,而一国的财富分布于家庭、企业、政府及非营利团体,多数人关注的是家庭部门,因此政府在1991年办了一次国富调查,这次调查的资料非常丰富,不仅让我们知道家庭财富有多少,也让我们知道前1%家庭的财富高到什么水准。

1991年的调查于次年发布后轰动一时,人们热烈讨论贫富差距,「富裕中的贫穷」一词风行一时,调查数字如下:平均每户家庭财富(资产净值)526万元,前20%的有钱家庭1,306万元,金字塔顶端前1%的家庭更高达4,650万元。

此外,经常被援引的前20%、后20%的比较,1991年两者财富差距是16.8倍,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同年所得差距还不到5倍,这说明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更为严重,也许有人会问所得和财富有什么差别?

事实上,财富是来自所得和储蓄的累积,同样的所得,有人去买房子,有人去买股票,有人去旅游,有人存在银行,经过五年、十年之后,他们的财富就不一样了。从统计上来说,所得是衡量一年的收入,是流量统计,而财富是衡量某一时点的净资产,是存量统计,两者相关却不相同,因此财富分配自然不同于所得分配。

1991年的国富统计不但有平均每户的数字,也有贫富之间的比较,当年最引人注意的是,有钱人的资产配置和一般人很不一样,他们拥有更多的金融资产,前1%有钱家庭的金融资产占他们财富的一半,一般家庭仅四分之一,这里的金融资产包括现金、定存、股票、债券等,这说明有钱人泰半循投资股票、债券致富,但这并不等于投资股、债必然致富,真实的人生,反而有不少人在股市里倾家荡产。

遗憾的是,这么有趣的国富统计,只发布了一次,随后于1994年底虽进行了第二次调查,但由于各方对估算的意见纷歧,致本次调查结果未获结论,也未对外公布。

2000年起恢复国富统计的编制,但相关资料不是调查得到的,而是循公务统计汇整出来的,也因为如此,国富统计只有平均每户家庭资产净值,却没有前20%、后20%的财富分配数字,这使得国富统计的价值大打折扣,许多过去在国富调查可以得到的数字,如今的国富统计,空空如也。

虽然如此,我们仍可以对一对1991年与2021年的平均数,第一、平均每户财富由526万元升至1,746万元,成长逾两倍。第二、家庭部门金融资产占比由26%升至65%。第三、家庭部门房地产占比58%降至31%。这些数字说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观念改变,家庭部门的资产配置已出现不小的变化。

不过,上述比较仍有两个问题,其一是1991年的数字是调查得到的,2021年是公务统计推估的,两者基础不同,其二是三十年来也许财富分配已天翻地覆的变化,平均数只是被有钱人牵着走,并不能代表一般家庭的资产配置。

我们的国富统计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由于没有财富分配的数字,让许多问题朦朦眬眬,是该让国富统计翻历史新页的时候了。

小档案■在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前一百年,威廉.佩弟曾以「资本还原法」推估英国的国富,而欧、美自19世纪起也开始推估国富毛额,各国视此为重要国势统计。我国于1989年进行各部门生产性资产存量的国富调查,1991年进行家庭部门的国富调查。

小档案■国富毛额扣除折旧即国富净额,其中分布于家庭部门即称为家庭部门资产净值,2021年为157兆,除以总户数901万户,得出平均每户1,746万元,此即平均每户财富,而依据家庭收支调查,同年平均每户可支配所得109万元,财富是所得的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