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局势价值观 对立日益凸显
展望2022年中国对外国际关系,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其微信公众号撰文表示,当前国际局势有些重要趋势正在发生,包括价值观对立日益凸显,其次各国「民间推动政府在涉华问题的转向」。(取自网络)
孙立平为北京清华大学社会系教授,早期研究领域为社会现代化、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近年则关注方向则多聚焦「转型社会学」,主持大型研究计划「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变迁 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
展望2022年中国对外国际关系,北京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在其微信公众号撰文表示,当前国际局势有些重要趋势正在发生,包括价值观对立日益凸显,其次各国「民间推动政府在涉华问题的转向」。最后,孙立平以欧洲各国力挺立陶宛为例,强调各国正以「法不责众」的做法,挑战北京底线。
孙立平指出,去年底美国发起的民主峰会,有点成了「烽会」。而中国前驻美大使崔天凯在「2021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称,美国不会接受一个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种族,都很不相同的大国(中国)崛起。崔大使提到的几个因素没有一个是经济。
孙立平认为,至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开始生活在一个以经济为中心的世界里,我们都假定经济是最重要的,是决定着其他东西的。但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乏炮火纷飞的年代,不乏宗教狂热的时期,甚至也有过意识形态尖锐对峙阶段。以经济为轴,只不过是历史的一些片段。「谁能够保障世界不会进入一个以价值观为主轴的时期?」
而在民间推动官方在涉华议题的转向上,孙立平称,很多专家谈及中德关系就强调两点,一、中德关系相对友好;二、德国对中国市场依赖,尤其是汽车产业,但这些说法都忽视「深层结构」作用。再以日本为例,论汽车对中国市场依赖性,日本不比德国小。但之前几项民意调查都表明,90%日本民众对中国抱负面看法。「在日本未来的走向中,这两个因素哪个会起更重要的作用?」
孙立平直言,就深层结构而言,可以看到的是,在一些涉华的问题表态上,一些国家的议会往往比政府更激进,更一致。在一些国家涉华议案的表决上,往往都是高票甚至全票通过。
此外,孙立平说,立陶宛与台湾走得越来越近,甚至置中国政府多次警告和制裁措施于不顾。
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不容触犯的底线。一些国家动作连连,甚至欧洲哪怕是一些与中国比较友好的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对立陶宛表达支持,这是不是在尝试形成一种「法不责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