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青壮年肠子超龄11岁 半数被便秘困扰
受便秘困扰长达20年的杨小姐表示,若出现看板上症状,就应警觉改善便秘。(林宜慧摄)
董氏基金会「全台肠年龄调查」发现,15到59岁青壮年的平均肠年龄比实际年龄高出11.3岁,每10个人就有5人出现排便干硬、颗粒状兔子便便、排便次数太少等问题,却有高达7成不自知便秘。
胃肠肝胆专科医师暨研究计划主持人萧敦仁指出,生活太紧张、餐餐外食、喝水不足,是青壮年人便秘主因,小心若不改善,便秘多年将成大肠癌危险因子之一。
台安医院大肠直肠外科主任糠荣诚分析,狭义上,若超过3天没排便、或1周排便少于2次即可称为便秘;广义来说,若需要花半个小时蹲厕所,且每次出来都是颗粒状或大不干净,且症状持续数月,就是便秘。
便秘原因分功能性与结构性,糠荣诚说明,年轻人便秘问题大多为功能性,例如因肠蠕动过慢造成超过5天没排便的「大肠无力症」,与饮食、情绪紧张、吃抗忧郁、安眠药、甲状腺药物等有关的「大肠激躁症」,而台湾人所谓的肠龄老化,指的就是功能性因素便秘;构造性因素则如肠子太长、肿瘤,必须做大肠镜等影像检查。
糠荣诚说,正常情况下人体在每天早上9-10点有「胃肠反射机制」,出现便意,但这时青壮年人不是上课、上班就是赶交通,有便意没时间解便,便意就会慢慢消失;而排便干硬颗粒,主因是水分因停留太久而被吸掉、高纤食物吃不够,无法大出长10公分、宽2公分有如香蕉的健康便便。
萧敦仁提醒,便秘起初决不用药物解决,应先从饮食、生活习惯做起,每天3蔬2果、补充2000c.c.水分、不忍便、运动约30分钟,可补充优酪乳、优格等益生菌,若前述方式都试过无效,或坐在马桶上1小时痛不欲生,不得以再使用软便剂等药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