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對光電政策強烈不信任 環團籲政府審慎思考再生能源治理路
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戴兴盛(右二)、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长黄子芸(左二)、副执行长黄靖庭(右一)、议题部专员郑泰钧(左一),上午在地球公民基金会举行「能源转型 公正先行 绿能发展首要促进社会对话建立共识」记者会,呼吁经济部审慎思考再生能源的健全治理路径。记者黄义书/摄影
近年光电争议频传,不少毁农、侵害农渔民工作权益等争议不断出现,加上弊案丛生,台湾人民对于绿能政策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环保团体与专家表示,能源目标不该轻忽社会沟通和治理品质,建立社会信任才是光电治理的核心环节。
经济部能源署于8月6日公告「能源用地白皮书(光电篇)1.0」,汇整我国光电发展现况与课题,说明光电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及框架、政策推动的阶段性建议方向,并以网路意见征询方式搜集意见。
地球公民基金会今天举办「能源转型,公正先行,绿能发展首要促进社会对话建立共识」记者会,记者会上认可经济部撰拟能源用地白皮书,但也指出,经济部应积极进行跨部会沟通及在地居民利害关系人对话,确保能源转型的过程能公正,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白皮书2.0,也才有可能更臻完善的政策研拟与制度设计方向。
东华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学系教授戴兴盛表示,台湾地狭人稠、位处地震带的先天条件而言,现实环境中没有十全十美的能源发展选项,绿能已是相对能够透过健全体制,并妥善处理外部成本的选择。因此打开社会对话的空间、规画透明的制度,审慎思考再生能源的健全治理路,是当务之急。
戴兴盛表示,而净零转型过程中,我们不该再复制传统开发方式,为了达成能源目标而轻忽了社会沟通和治理品质,政府应以「先求质,再求量」的策略,以带动社会接受度为前提,推动光电政策。
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专员黄子芸说,近年来光电推动的挑战与经验中,最重要的建立社会信任与共识才是光电治理的核心环节,政府有义务说明能源转型的政策引导作为,也要建立充分的资讯公开及公民参与平台,让社会各界不同价值与观点获得交流与理解,以寻求社会最大共识,惟有获得社会、在地居民理解与支持,光电才能顺利推进。
地球公民基金会议题部专员郑泰钧说,白皮书中作为正式政府文件,地面型光电若真的要落实以农为本,不论是绿能发展区或不利耕作区等示范计划,都需要实质性的调查,以农业发展为主体的原则,主动邀请农业部一起研商如何在农地、农民数十年被忽视的地位和尊严脉络下,透过光电真正替农业加值,并协力提升我国农业的永续发展。
地球公民基金会副执行长黄靖庭说,若此白皮书能成为适当的台湾能源转型的社会沟通文本,将有助于建立台湾再生能源推动的社会共识,期待经济部从能源用地白皮书(光电篇)1.0出发,持续精进2.0的内容,提出政策发展原则,衔接国土计划体系来进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