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法公听会 延后看法两极
民团地球公民基金会认为,《国土计划法》必须如期上路,才能逐步改善过去土地利用的乱象,让真心想务农的农民能有所保障。(游念育摄)
《国土计划法》明年4月底上路,仍有8个县市政府尚未缴交功能分区图,有立委提案延后2年实施,立法院内政委员会24日举行公听会,有学者认为《国土法》已推动超过30年,应如期上路;也有立委表示地方政府需要更多时间规画,延后施行较妥当。
国民党立委许宇甄提到,云林县承担最多农一,目前画设6万839公顷、占全国21.8%,农地面积画设过大影响云林发展,地方农民非常忧心农地无法变更,且地方政府规画不及,要求中央应有一致画设标准,并延期上路。
对此,农业部政次胡忠一说,《国土法》上路后变更土地也可调整,只要送给内政部审议会,而非画设后就翻不了身,会按照社会经济和土地使用状况每5年检讨,根本不必担心。
成大都市计划学系教授张学圣认为,立法至今超过30年,国土永续不该再等,听到农业部有相关堆叠给付的政策,却还没有详细的政策,很多人担心画设农一变成惩罚;他认为,农民不是要1、2万的施舍,世界上许多国家推动农地基本给付政策,这是公平正义,应该还给农民。
张学圣建议,国土计划要增强土地变更的衡平机制,透过保护农地转移给其他开发用地,就能达到「以工助农」效果,后续国土计划滚动修正,应该要把土地衡平机制纳入讨论。
台中市议员李中表示,目前台湾战备存粮只有7个月,未来《国土法》规范的农地面积远高于存粮量需求,实际根本不需要留这么多农地,反观工商业有土地需求,应重新检讨需要保留多少耕地,并将其他土地释出供应工商使用。
民团地球公民基金会则认为,《国土法》如期上路才能改善过去土地利用的乱象,让真心想务农的农民有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