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人30年再相聚體悟:有成就感的人成,都是伴隨助人而來

我喜欢买书、订杂志。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我不喜欢把书借出去,深恐有人借了不还,至于,杂志则舍不得丢,总觉得每本杂志都有好文章,丢了可惜。

50年的体悟:助人为快乐之本。 图/freepik

哈佛人 30年后再聚首

最近,无意间看到一本多年前的大西洋月刊,重读了一篇早已遗忘了的文章「What I Learned About Life at My 30th College Reunion」。作者Deborah Copaken从事写作,曾经是战地摄影记者,她是哈佛大学1988年的毕业生。

这篇文章写于2018年,她说那一年,破纪录地,有将近600人返校参加毕业30周年活动,大学毕业30年,正是大家事业有成,心智已经成熟的时候。

她发现30年后,熟龄再相聚,尽管在各行各业,每个人的成就不同,经济情况也不一样,可是,相处起来却毫无芥蒂。比起30年前,似乎关系更为融洽、情感更加深厚,因为,每个人都变得更坦诚、更宽容、更友善、更不吝于赞美别人。原来年轻时,比较孤独、比较安静的人,竟然和大家打成一片。

在一个周末,参加不同活动,与不同的人交流,加上针对该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作者写了这篇文章,概括了她们这一届毕业生,经过30年生命。经历后,悟出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4观察 人生快不快乐

她的第一个感想是,即使当初在刚毕业时,有些人对于他们的生涯早有规画,结果,很少人的人生际遇,是照着原先的计划走的。

她的第二个观察,最有意思,也最值得一提!作者说,在数日的交谈与讨论中,她所碰到的,选择「教师」以及「医师」这两个志业的人,每一位都显得很快乐。

她的第三个观察,除了在法学院担任教师者外,其他的律师似乎都想要改变他们的工作。

她的第四个观察是,几乎每一位在华尔街工作,或从事金融相关事业的人,都在思考,想要将他们累积的财富回馈社会。不少人表示,希望能够离开华尔街,去从事艺文相关的工作。谈到艺文工作,她说,毕业后就投入艺术工作者最为快乐,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虽然,普遍经济上比较拮据。

我相信每年哈佛的毕业生一定有相当大的百分比选择律师及金融业,也有一定百分比成为医师。而少数有天分的人则从事艺术工作,虽然,他们少了物质的享受,精神上却很富足。

成就感 伴随助人而来

从事教育及医疗志业者,如果真心投入助人的工作,自然而然的,成就感就伴随而来。而且,学生及病人的回馈,更层层加深了工作的意义,日子就会过得很愉快。

个人何其有幸,从事医疗及医学教育工作,超过50年,虽然操心病人的事,有时很难受,但是我的生命却过得很富足。

我迫不及待地想与年轻读者分享,这些哈佛过来人的体悟。助人为快乐之本,不是我说的,而是很多很多人生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