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2024国民党胜选结盟的先决条件:没结盟没提名(林忠山)
「蓝白合」一直是2024热门话题之一。(资料照合成)
人贵自知,又能识彼,才能胜算不殆。从2018及2022年九合一大选的国、民两党在直辖市、县市长及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的得票率与当选席位,来做对比分析,发现2022年两党的整体表现,在首长部分是平手,而议员部分国民党反是小输。据此,在民进党荒谬执政下,国民党却无法大幅获胜,其中所存在的幽浮现象,就是选民投票行为已出现「依党不如依己」的投票价值,所厚植的是中间选民的基础与移动空间。
这中间选民扩张的现象,从2016年到2022年的政党认同度来看,民进党的政党认同是约从40%下降到26%,降了14%;而国民党的政党认同却一直低迷在24%上下,显示上述民进党所降的14%是转到中间选民部分了。所以总体而言,目前最大的投票部队是在中间选民,已高达50%上下了,而民进党还是最大党(26%),国民党是第二大党(24%),鉴此,笔者大胆指出国民党若无法做好结盟大多数在野势力的工作,抢进中间选民的票仓,是无法在2024年获胜的。也就是国民党凭一党之力是难有胜算的,这现象从2023年3月4日的南投立委补选,国民党在自己执政优势的选区吞败,又是一大证明。
如表一所示,南投县第二选区有4组数据,依时序(1)2023年的立委补选,(2)2022年县长选举,(3)2020年立委选举及(4)2020年总统选举。其中,国、民两党的得票情形,2020年立委与总统是同时投票,结果是国民党赢立委,民进党赢总统,选民投票行为是出现分裂投票现象,是种候选人取向的投票,而非政党取向。而2022年与2023年这两党选举,仅事隔不到4个月,结果是国民党赢了2022年的县长选举,而民进党是赢了立委补选,可见选民投票行为是分裂投票,依选民的自我选择意识,而不依政党取向来投票,使得候选人的人格特质、能力及形象之优劣卓越与否,成为中间选民的投票重要考虑因素。
其次,为厘清在短短4个月内,同一选区国民党何以会由赢转输,且输了有多么严重。笔者就依立委补选的投票率46.35%来作为两次差距的比较标准,发现国民党是减少了1.1万票,而民进党是增加了6千多票,这一局几乎是崩溃式的落败,在9万票中,震荡数达1万7千票,占0.19%,如下图所示。其落败原因,就是中间选民高度对林明溱不买单,凸显严重的提名不当现象。
综上分析,2024年国民党的胜利方程式,根本上就是要(1)抓紧中间选民的价值偏好,循中间选民的政策价值与思维脉动前进。(2)做好在野势力的结盟工作,推举出单一组正、副总统候选人,并在相互妥协礼让的前提下,确保立法委员过半的目标。为了成功做好这结盟的工作,国民党务必要展现出包容尊重在野智能菁英的诚意,此诚意的策略应该就是未做好结盟,就不先提名,亦即「没结盟,没提名」。
为有效营运这胜选方程式的两大变项,笔者除主张「没结盟没提名」策略来结合在野势力外,我们还需要采取「强化公民审议」策略的运作,期与中间选民作好无缝接轨的工作。这强化公民审议的策略,也就是在「既结盟又共同提名」原则下,善于运用时间与空间因素,来推动中间选民的参与及投入,达到提振参与、倡导、审议及促发支持的效果。
善用时间与空间因素之道,就是透过在共同提名的海选(也可视为初选)程序,来达到公民审议的强化效果。基本上,海选程序的时间设计,要有3个月(大约在5、6、7月间进行),一启动就是在参选了,并不含有竞选空窗的现象。海选的空间设计,是先分区进行,再到全国;在分区设计,将依区域的生活、产能及发展特性来划分,让中间选民的政策价值,可循着分区特质的差异,有着高度参与及被尊重的感觉。
结盟海选的策略,先是来自于台大卢信昌教授的倡导,其分区设计是分为六区,笔者大体认同,具体的运用,依时空因素来海选,其顺序是可由东、往南,再循序北上,故是(1)宜花东、高屏离岛在5月间进行,(2)云嘉南、中彰投在6月间进行,(3)桃竹苗、北北基在7月间进行。经历这6场分区海选,最后复选出2组候选人到全国海选。至于全国海选旋在8月间举行,并透过排绿民调来完成共同提名出总统候选人的工作,于此,该总统候选人就可依互补效益原则来指定副总统人选,完成提名作业。
在共同提名与分区海选过程中,所有中间选民的舆情对焦会投射在在野势力的组合上,且会对所揭示的政策价值作较深度的审议。申言之,海选有吸睛、沟通及理性的审议效果,对抓紧中间选民的投票意愿有极佳的引导效果。
(作者为三民主义大同盟秘书长、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