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博爱座背后的世代冲突(洛杉基)
中捷年初推出「博爱贴纸」,让旅客可至各车站询问处索取。(台中市交通局提供)
长年与老同学们定期相聚,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在我们这个传承中华文化「四维八德」、「尊师重道」、「日行一善」教育制度下长大的这一代,几乎每个人都是孝子;即令对父母无法做到晨昏定省,但是照顾父母一定是责无旁贷,极大多数都愿意一直照顾父母,然后为他们送终。几乎无一例外。
但在同时,这些同学们对待下一代的态度,似乎都不想让子女重复他们小时候所经历过的物质缺乏年代,总是设法满足他们的物质要求。极高比例都已经为子女买好房子,或者帮他们付了头期款,希望下一代人所过的生活可以比他们更宽裕,可以放胆去追寻他们人生的目标。
然而,在这群「对父母孝顺、对子女宠爱」的世代呵护下长大的下一代,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多数自我,甚至自私;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多数选择短视。很多同学的下一代,要嘛年过四十还不结婚,宁可男女同居;要嘛即令结婚了也说好不要有小孩。同学们对这种现象,也只能采取开放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强迫他们结婚生子,免得搞得家庭反目。
孙子孙女这一代,经历过政党轮替与教改,对于长辈所接受过的老式中华文化传统,甚感不以为然。老一辈的人,常说他们这些孙子辈「没大没小」,不懂的规矩,不懂的敬老尊贤,甚至没有教养,但是又不想做隔代教养这种讨人嫌的事,就只能摇头叹息,闭嘴冷眼旁观。
这些在学校缺乏道德教育、在家里缺乏教养的年轻世代,对于自己家里的老人都不怎么尊敬,怎么可能会去让座给陌生老者?有些老者卫生习惯不佳、还总是带着一副得理不饶人的傲慢态度,让人更不想理会他们。这也是近日「博爱座」屡屡成为世代冲突的主要导火线。
让座给老弱妇孺,对于受过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的世代,那是「日行一善」的基本款。但是对那些「只懂得接受、不懂的付出」的年轻世代而言,让座给老人也是一种变相的权利剥夺!
试想:老一辈的抢走了大笔财富、在公司占了高阶职务、在政坛享受政治权利、有钱人巧取豪夺走房屋与土地当起包租公包租婆,不断剥削这群刚出社会的年轻世代,让他们得向这些既得利益者摇尾乞怜。这种相对的剥夺感,让他们讨厌那群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老家伙。现在连捷运座位都要优先强占,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一个已经不再将「四维八德」作为教育核心的社会,年轻世代不懂为何要「博爱」、为何要「礼让」? 老一辈的已经享受了各种折扣优待、领取老人年金、退休金,还趁早买走了大批的廉价房地产,让他们连40年以上老屋都买不起,现在连捷运座位都要「优先」取得? 社会的公平性在那里?
在「博爱座」的冲突背后,真正值得执政者关切的是,如何让年轻世代不再感觉有「被剥夺感」,让他们知道,让座给弱势的人,只是公平社会的起手式,而不仅仅只是「美德」。 一个和谐的社会,是要靠取得优势的族群愿意主动让利给弱势族群;一个处于长期互相仇恨、相互剥夺的社会,人们是永远无法和谐共处的。
(作者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