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中国与中国人(蔡正元)

五月天主唱阿信一句「我们中国人嘛,来北京一定吃烤鸭的」,惨遭台湾五迷挞伐。(图/中时资料照)

有些人受到不学无术之人的影响,以为「中国」的国家名称,是因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才有「中国」或「中国人」的称呼。

讲这种话的人真的不学无术。公元前1038年(周成王五年),距今有3062年之久,青铜器「何尊」出土文字,即有周武王「宅兹中国」的文字。原文是「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段文字很清楚说道,周武王灭亡商朝后祭告上天说,「我将统治中国 自此安定人民」。

有人说,周武王所讲的中国,不是讲整个周王国的领土,只讲河南中原一带,尤其是只讲河南一带的夏商两朝的都城。因为另一件青铜器「利簋」,和《史记•殷本记》记载周武王灭商经过郑州(管)时,有意在伊河、洛河附近兴建新首都,周成王五年,当时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周公和召公占卜,选定河南夏王朝故都附近兴建新都城「洛邑」,今称「洛阳」,因此有人解释「宅兹」仅指「建造新都」,「宅兹中国」只是说「在中国地区建造洛阳新都」而已。

但这些说法佐证,至少「中国」之名,早已出现在周代以前。周朝初年仅指洛阳为中心的地区,但随着这个「中国地区」的成长,「中国」便被用于指整个国家。

《汉书》记载,冒顿单于称「大汉」为「中国」,司马迁撰《史记》多次提「中国」,有时指「中原地区」,有时指「秦汉整个国家」。

这些历史事实证实,尽管各代王朝有自己的「国号」,或「王朝名号」,但「中国」作为「国家之名」,汉朝以前早已普遍出现,跟「中华民国」无关。就如同「罗马」原本是一座都城,后来扩张成一个大帝国,还是沿用「罗马」为国家之名。

再说「中国人」的称呼,从汉朝《史记》到隋朝《隋书》,再从唐、宋、元、明、清的文献,出现「中国人」的称呼,多到不胜枚举,也跟「中华民国」毫无关系。

康熙皇帝更是经典,在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时,用拉丁文自称「中国皇帝」(Sinarum Imperatoris),不是「大清皇帝」;用满文签约不称「大清子民」,而直接称呼为「中国人」(Dulimbai Gurun i niyalma)。

总而言之,不管经过多少朝代,「中国」作为国家之名始终存在,「中国人」之名也早已存在,跟1911年武昌起义无关,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无关。

所以「中国即祖国」的历史,在《史记》时代即已出现,不是什么晚近的新观念。(作者为前立委)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