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美欧经济调整与中国经济前景(翟东升)

美国联准会16日28年来首见升息3码,盼加强压制已处40年高点的通膨。(示意图/shutterstock)

从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表现来看,美欧经济正处于一个货币和财政狂欢之后不可避免的调整与落寞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美欧的通膨飙升到四十年来的高位。美联储在一年多的拖延和犹豫之后,终于选择了快速加息,并放言要加速缩表。但是目前的国债利率水平远不足以覆盖年化8%以上的通膨水平,也就是说,所有的储蓄者都在为债务人提供补贴。好消息是,美国的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状况很不错,而且失业率处于低位,所以美国经济应该承受得了一两年的货币紧缩。坏消息是,如果按照经典的做法持续加息直到名义利率超过通膨,那么无论是资本市场、房产市场,还是驱动全球经济的美国家庭消费都会进入低迷期。

在股市和楼市携手并进的背景下,美国家庭净资产数据历史上首度突破150万亿美元,图片来源于美联储。

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那样迅猛加息的话,那么美国联邦财政为了滚动其30万亿美元的存量国债每年所要支付的利息,将在此后的数年内从此前的4000亿美元大幅上升到两万亿美元水平。如此昂贵的财务成本,将为较大概率进入跛鸭状态的拜登政府下半任期的施政空间蒙上巨大的阴影。所以,用各种办法控通膨将是拜登政府中期选举到来之前的重中之重。

目前可以看到的方法包括:与委内瑞拉、沙特等产油国实现外交缓和和政治交易,适度放宽绿色新政对美国本土能源行业的限制,促使他们多产油从而压低能源价格;促进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并降低其物流运输成本;取消对华出口商品的关税;放入更多的移民以增加低端服务业劳动力的供给;此外,让日元带着东亚供应链上的货币一起大幅贬值,让亚洲的工人们加班生产多出口挣美元,也有助于美欧降低通膨。当然,最大的变量还在于俄乌冲突:一旦俄乌之间实现停火,那么能源和粮食价格将会应声下跌,从而将美欧通膨率拖入下行轨道。

年初以来东南亚货币走弱。数据来源:wind

中国经济状况如何呢?2022年前五个月的实际增速低于年初的官方预期,既有几个一线城市疫情的冲击,又有较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因素,而往往被忽视的则是一个影响重大的慢变量:新生儿数量自2017年以来一直大幅下行:如果没有特殊举措,今年的新生儿将很可能跌破千万,而这个数字既小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规模,也大概率少于今年的死亡人数。当一个国家生不出孩子来,好处是通膨率低迷,坏处则是消费和民间投资乏力。当然,放眼二十大之后,由于拥有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几乎最低的中央政府债务率和通膨率,因此中国政府的政策空间非常巨大,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

历史上,中国经济的每一轮扩张都是投资驱动,而考虑到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我主张要适当平衡投资与消费,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投资应该集中于科技研发和关键基础设施,追求质而不是量;而消费则应该通过创新性的政策手段修复家庭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来实现。

2014-2021年中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化。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我和多位学界同行所倡导的「未来起点收入」方案:由中央政府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国债筹资,向中国年轻人和孩子无差别地提供定额数字货币的补贴。这种中国特色的UBI,既能扩大总需求、促进本土消费和生育从而拉动高质量的供给和投资,又能降低对出口和低效投资的依赖,还能使得「共同富裕」与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原则相互兼容、相互促进。当然,新均衡和新路径的突破,离不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认识债务、货币与风险等一系列基本概念,重新构思中国参与世界分工的底层逻辑。

世界经济的运行,总是喜忧参半、循环往复。需要记住的是,悲观者常常正确,但只有乐观者才会成功。(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