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人工智慧与现代战争的后勤(伍国)
AI 技术的利用,不仅将对作战资讯的分析,方案类比,预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打击的速度、效果,以及精度,也能对军队后勤起到促进作用。(图:Shutterstock)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去年的一则报导中曾指出,「战争中AI最广泛的用途之一将是在分析地理空间情报方面。 AI将被用于分析卫星图像,也用于地理定位和分析开源数据。」 笔者认为,AI 技术的利用,不仅将对作战资讯的分析,方案类比,预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提高打击的速度、效果,以及精度——在这一意义上,未来的战争不会以大规模杀伤为目的或仅仅作为心理震慑的手段,而会更加注重精准度和打击物件的重要性——也能对军队后勤起到促进作用。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固然展示了顽强的精神意志和强大的作战能力,但其后勤方面的短板也是明显的。 主持志愿军后勤工作的洪学智将军在初版于1990年的回忆录《抗美援朝战争回忆》中曾经回顾到,志愿军在开战后不久就暴露出前线和后方供应基地之间运输补给线过长,后勤各单位分散,缺少独立的通讯网路,因而经常和作战部队失联等问题,而食物、弹药、燃料、医药也都因为后勤保障能力的有限而受到掣肘。 另外,志愿军后勤物资严重依赖卡车地面运输,但从国内派来的司机往往因为不熟悉朝鲜地形而造成严重伤亡。
所有这些不利情况,洪学智当年在向国内汇报时都一一说明,也成为后来后勤制度改革的开端。 经过在志愿军司令部之下直接设立后勤部,并把后勤指挥调配许可权由兵团一级下放到军一级,建立以军为中心单位,根据在地地形、资源、路况灵活调整的补给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才在实战中逐步补足了后勤短板。
旅美军事史学者李小兵教授对志愿军1951年春季攻势的研究专着(2014)也显示,几个兵团司令部相互之间未能建立通讯联系网路,军和师一级在发动进攻前甚至未能完成对当地地形的测绘。 笔者认为,片面强调「人的因素」,实际上是对现代战争高度依赖现代化的后勤和科学的准备,最大限度减少己方伤亡这一客观规律的忽视。
如果真如美国媒体所言,AI 技术最广泛的用途在于分析「地理空间情报」,那么基于理解真实世界逻辑基础上的人工智慧模拟不仅有利于作战决策,也将促进对后勤工作所涉及的地形、通讯、海空运输、物资供应、保护供给线等问题进行科学评估和推演,而无人机作为运输工具也将更加广泛地运用在战时后勤中。
(作者为美国阿勒格尼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