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司法天秤
图╱美联社
新闻提要■韩国司法机构长期不被社会信任,源于重大罪犯总是被认为是「轻放」了,法官的判决总是太慈悲。对犯罪者应给予重惩,还是应给予教化?韩国社会与司法机构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也让双方的距离愈来愈远。
精句选粹■Why does the Korean court continue to hand out “lenient” penalties despite decades of being criticized for doing so?
法官对犯罪者的「慈悲」,会多惹人怒?日前二审法官认为判无期要等25年才能假释「太久了」,进而逆转一审「无期徒刑」的判决,将杀女友的罪嫌改判为15年。二审法官对犯罪者的「慈悲」,让人难以置信,也让不少人对「司法」感到无法失望且沮丧。
事实上,不只是台湾,韩国社会也长期不信任司法检调机关,韩国司法检调机关长期不被人民所信任,固然与政商、金权政治为相互依存关系,导致「有钱判生、没钱判死」有关外,然而,更为绝对的原因是,犯罪者获判的刑责总是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其实,韩国的法律与刑责不能说不严,金融诈欺罪最重可判处无期徒刑,然而,现实上韩国史上最大金融诈欺案,并没有判到无期,而是有期徒刑40年,于是,韩国社会拿华尔街最大庞氏骗局主角马多夫(Bernard Madoff)被判150年来比,认为韩国法院判决太慈悲。
赵斗淳事件引发众怒
然而,韩国社会最无法原谅的判决是「赵斗淳事件」。这是发生在2008年12月的一宗性侵案,犯人赵斗淳在厕所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性侵八岁幼童,导致幼童下半身丧失所有功能,但最后只被判处12年有期徒刑、外加七年戴电子脚镣,2022年赵斗淳服满刑期已出狱,韩国人对此会感到有愤怒是可以想像的。
赵斗淳一直以「喝醉酒」作为开脱罪的理由,这对韩国人来讲,根本没有悔意,况且事件中的八岁幼童也不是第一个受害者,之前就有多起性侵孩童的前科,却还是被「轻放」,韩国人的气愤不难理解。
「赵斗淳事件」也加深了韩国社会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调查显示,87%的韩国人认为司法惩罚过于「轻放」,进而有90%的人认为司法惩罚应该要更严格,尤其是对涉及性犯罪及对儿童和未成年人的犯罪时。
问题是,司法机关是真的轻放了有罪者吗?平心而论,是民众与执法者对法律的见解有很大的距离,民众期望对有罪者重惩,法官则希望能够有改变、教育有罪者。也因此当民众因「赵斗淳事件」而要求不断提高对犯罪者的刑责时,法官却不一定是这么想。
司法机构着重改造有罪者
简单地说,韩国司法机构普遍认为,刑责目的不单单是惩罚,更应着眼于「改造」有罪者。也因此,法官在量刑时,会考量很多的因素,例如,如果犯案者有心理因素,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等,就会被考虑在「其情可悯」的理由而给予减刑。
甚至是酒醉也可以减刑,因为喝醉了神智不清是在非意识下的犯罪,赵斗淳就是以此为由开脱罪责,也因为赵斗淳事件引起共愤,「酒醉」将排除在「量刑」的考虑之外。
然而,旨在教化,不在惩罚的量刑原则,在像「赵斗淳事件」上,是完全无法让韩国人接受。也因此,韩国最高法院有设立「量刑委员会」,除将量刑指南化外,也还提供一个平台,是让民众参与审判,在听完两造双方的故事后,「试着做出判决。」韩国司法机构相信,让人们了解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司法判决,人们愈是会明白刑罚是理性的,就愈不会要求立法者严惩。只是,果真会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