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自己,別改歪了! 上班族的「反情緒操縱」日記,逃離「為你好」 的地獄,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情绪操纵是一种心理虐待的手段,受害者会在潜移默化下质疑起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进而产生认知失调、价值观扭曲等变化,导致自尊心低落甚至对加害者产生依赖感。
图/canva
这种行为在职场上屡见不鲜,甚至在亲子、伴侣、朋友和熟人之间也频繁发生,已经澈底入侵各种日常场所和人际关系中,受害者还可能会成为加害者,形成情绪操纵者自我复制的恶性循环。
万恶的情绪操纵者,连他人灵魂也要践踏
妖魔主管惯用的情绪操纵手段,你中了多少?:
「你手脚快,你来做」能者劳,废者躺好?
十年的公司生活中,自我介绍时我最常形容自己是「充满热忱的人」。我自认满腔热血,并且觉得在职场上展现热忱是加分项目。我万万没有料到热忱一词会摇身一变,成为令我痛苦不堪的梦魇。
因为这些话,除了分内工作外,我也常常在做其他组或其他人的业务。前述组长指派的任务,并非我唯一的重担来源。我二十几岁时打工了四年,所以正式步入社会后,无论去哪家公司都算上手很快。而且因为经验丰富,我的适应力强,所以做的事也比旁人多。
个性上,我不喜欢拖延,倾向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工作。任务一来就马上处理,所以事情托付给我后很快就能解决。时日一久,这件事便广为人知,导致我的工作量增多。受人委托的戏码不断上演,我看似荣获「热心员工」的勋章,实则是「能者过劳」。我也曾思考过「人设」这个流行概念,自己一直以来是否都在扮演「热心员工」这个角色。
时日一久,这件事便广为人知,导致我的工作量增多。受人委托的戏码不断上演。图/canva
很讽刺的是,公司不会分配工作给不会做事的员工,声称他们缺乏忠诚心,因此只指派简单的任务给他们。然而,不做事的员工和做很多事的员工薪水是一样的。这些人虽然办事不力,但因为抗压性高所以在公司待下来了,随着年资增长,工作量愈来愈少之外,薪水却愈涨愈高。这样一想,我待过的公司里好像都存在着一名这样的员工。
现今社会不假思索地要求人们具备「热忱」这个特质,但很讽刺的是,充满热忱的人似乎很难在职场上久待。进入公司工作后,我也不知不觉产生「我为何要这么有干劲?我也想要得过且过」的想法。当然,不是所有公司都这样。不过,我待过的公司都给了我这种想法。
图/canva
有热忱意味着同样八小时的班,要处理的事务却更繁琐,而且并不是表现得愈好,能力就会得到认可。你只会得到诸如「只要交办就会完成」的微妙称赞。要是可以掏空我体内所有的热忱就好了,很想全部挖出来丢掉。
以上现象也说明热忱似乎是公认的必备条件,如果对人生没有太大的企图心,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被斥责不够有热忱。有些人生性外向,有些人则是内向,就像各有各的MBTI人格类型,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但这个社会却把热忱当成与生俱来的先决条件,如同眼睛、嘴巴、鼻子等器官。世界上有天生热忱满满的人,反之亦然;具备热忱不代表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缺乏热忱也并非没有想法的意思。
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图/canva
天生的个性不同,具备的才能也不同,我认为热忱对每个人的作用亦不一样,不能强求,更无须强求。我的意思是具备热忱的人善用这份热忱,并将之浇灌茁壮,发展自己的职涯,为公司带来利益就可以了,并非督促大家凭空创造热忱。
在十年的职场生涯中,我最常听到的话便是「现在的年轻人实在缺乏热忱!」但我在年轻世代身上看见无与伦比的热忱。在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里,为了考上好大学,他们从幼稚园开始就接受早期教育,为二十岁的世界做准备。大学入学的同时准备就业,取得所有的资格证照,并进修语言,时不时从事义工活动,累积个人作品集。如果还叫他们再多一点热忱,我想说不定人会全身起火燃烧殆尽。
图/canva
听到「热情剥削」(passion pay)一词,我感到痛心疾首。这个社会怎么沦落到要以热情换取生计的地步?说好听点是「热情工资」,但讲白了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奴隶制度吗?热忱不是别人可以强加给你的,要不要有热忱是个人自由,更不必为了展现热忱而牺牲奉献自己的才能和精力。期望得到同等的回报,反倒因此得了庸俗的骂名,怎么想都很奇怪吧!毕竟我进公司又不是要做慈善事业,而是想靠自己的才能与劳动获得正当报酬,再理所当然不过了。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是五个层次中最高的层级。也就是说,要赚够多钱解决基本的生计问题,并获得得肯定,即使不是金钱也要有相对应的待遇,才能满足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在底下层级的需求都未满足的状态下,一味强求热忱将会产生问题。
图/canva
无须因为没有热忱而自责,同理,也无须将自己的热忱视作缺点。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不是工厂批发制造出来的机器人。认同与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吧,而不是努力活成社会期望的样子。强求热忱如同一只无形的手,只是为了推你一把,让你变得更好使唤而已。
本文摘自:《好好的自己,别改歪了》 艾莉莎(알리사)着,方言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