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离世之后,不愿意让后代买墓地?多半有以下“顾虑”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2.8亿。

人老了,虽然墓地不便宜,但多数人可能都想在去世后有个墓地以入土为安,也让后辈有个心灵寄托,每年能去扫墓缅怀之地,虽然孙辈后通常不会再去扫墓,但去世后叶落归根大地,依然还是多数人的念想。

有一位山东的网友在网络上进行分享,说他家的老人在临终前,告诉他别给自己买墓地,说是去世之后将骨灰撒了就行,家中的老人缠绵病榻已久,并且为了给老人看病,也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然而这位网友知道在大城市购买一块墓地花费不小,这笔钱他们家暂时也是掏不出的,家里的老人可能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万分叮嘱自家的孩子不要买墓地。但是对于老一辈的人而言,都希望自己死后可以入土为安,并且如果可以和自己的另一半埋葬在一起,那就是生同枕,死共眠,是中国人独特的浪漫。

现在不仅仅是活人居住的房子,价格让普通人难以承担,就连那些用于埋葬逝者的墓地费用,也让一些普通家庭难以承担。

而出现这种局面也和我国的现实情况有关,当国内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峻时,丧葬费用和墓地价格必然也会逐步增长,可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原本买房就已经付出了半辈子的心血,自己手头就不剩什么钱了,死了之后甚至没有钱去买那些高昂的墓地,这也让一些百姓无奈的自嘲道:自己连死都死不起。

北京现在位于西五环的浮山墓地,一平米高达20万,而北京普通的房价也只有5万多,价格如此昂贵,不知道卖家是何居心。

俗话说死后入土为安,但是入土安这四个字已经不是让人感觉到舒心的话,而是让人觉得可怕,花那么多钱睡如此昂贵的目的,人死去之后真的能心安吗?更甚者有子女想让老人走的光彩一点,花大价钱买了墓地,这样的做法老人能够接受吗?

并且还有租墓地的这个说法,也就相当于为死去的人还“房贷”,可谓是滑稽至极。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城市里面的人都不想购买墓地了。当然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现在农村地区的一些老年人也放弃了土葬这个想法。

按道理农村很多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子女为了尽孝心,买上一块墓地应该不成问题才对。而且农村人的观念相对传统,为什么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现在人的意识越来越放得开,很多人已经不拘泥于土葬或者什么有一块“安身之地”了。尤其是这些年,很多沿海城市都在推广“海葬”,人死了,向政府登个记,政府每年在清明前后会组织死者家属实行海葬,家属带着亲人的骨灰登船,驶向幽兰的大海,在哀乐声中,把亲人的骨灰连同鲜花一把一把地抛向大海。这种海葬的形式,不仅在沿海城市得到推广,很多内地居民也纷纷报名,到时候过来加入海葬的行列。

若要拿同时期的墓地单和新开的楼盘单价相比,我们就能发现前者比后者贵数倍之多。

而这样的情况并非只发生在上海,北京郊区的市场最低价也在3万元左右,其他一线城市也不遑多让。

价格贵不说,使用年限也只有短短的50-70年,接下来还要续交,不然经营性公墓的商家还真有可能把“入土为安”的人,给迁移出来。

还有骨灰盒的选择,这里面又是另一个大坑,当然越珍稀的木材做成的骨灰盒价格越高,标价过万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也不知道是商家的宣传手段,还是人们的攀比意识在增强,社会上开始流传越贵越好,越贵越能证明逝者后代越孝顺的说法,逼着人人为天价葬礼买单。

其实入土为安一直都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安葬方式。但是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壮丽体面的墓地陵园都有专门的建设区域,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墓地服务也十分周到,价格自然是非常昂贵的。

并且因为很多人选择墓地的时候还十分重视风水如何等因素,这也会牵扯到资金花费的多少。

比如,现在一二线城市的墓地的价格是极为高昂的,基本上一个一平方米的墓地大概在20-35万左右,而广州同样一平方米也得15-20万左右。

即便是在三四线小城市,一个目的买下了也要个十万八万,为此很多老百姓感叹自己连“死都死不起”,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