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前瞻技術傳捷報 研究院量子成果獲國際期刊PRL刊登

新的演算法做量子断层扫描,可缩短反推出多量子位元情况的量子态所需时间,提高验证与纠错的效率。 鸿海/提供

鸿海(2317)旗下鸿海研究院前瞻技术研发再度传出捷报!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谢明修、副研究员徐铭键、中央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马里兰大学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获国际顶级物理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物理评论快报,简称PRL) 所刊登。

物理评论快报由美国物理学会自1958年起开始出版,刊登包含诺贝尔奖级别在内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自2011到2023年,连续超过10年颁发之诺贝尔奖(11个物理奖、2个化学奖),均奠基于诺贝尔奖得主在 PRL 发表的研究成果。

鸿海研究院表示,获得刊登之研究为 Quantum State Tomography via Nonconvex Riemannian Gradient Descent (非凸黎曼梯度下降法之量子断层扫描),其贡献在于使量子断层扫描的技术实现更有效率。此研究探讨的主题是量子态重建技术,因为量子电脑效能虽然强大,但容易受噪讯影响,只有将噪讯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以下,才能展现量子电脑强大的实际能力,因此量子态的信号去噪或错误更正便极为重要。

量子态即为系统所具备的量子状态,经由一些方法步骤所产生,像是经由实验过程或是量子电脑操作下,得到中间或最终产物的量子态,以便后续做一些应用或是产生结果。不论是何种来源,制作量子态一般经过复杂的过程,如何知道这就是研究要的结果?因此借由计算得到其正确的数学描述,以验证量子态的正确性,便显得重要,而这些纠错或验证都需要量子态的重建技术。

量子态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无法直接得知,只能得到某些条件下的测量结果。所以 Quantum State Tomography (量子层析;又称量子断层扫描)应运而生,透过量子断层扫描实验搜集结果,并且依同样的步骤重复好几个不同的方向,借由搜集到的测量结果,在演算法的操作之下,让我们可以反推量子态的正确描述。

数学上,量子态可以用矩阵来描述,用以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其矩阵大小会随着量子位元数(假设为n 个),指数成长为高维矩阵(2^n×2^n)。因此使用量子断层扫描计算得出量子态,随着量子位元数增加,所需搜集的测量方向及结果将会指数成长,同时,要利用演算法正确解出量子态,所耗费的计算时间也随之大幅增加,这将不利于量子断层扫描的实用性。

本次研究工作提出新的演算法做量子断层扫描,目的在解决时间复杂度的问题。由于多数研究使用的实际系统,描述量子态的矩阵为非任意矩阵,因此可以利用矩阵的某些特性,让本次研究使用的 Riemannian Gradient Descent(黎曼梯度下降法;简称 RGD)演算法,相较于以前的演算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使得反推出多量子位元情况的量子态所需时间大幅降低,让验证及纠错可以更有效率的应用到多量子位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