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柯配 参考宪法设计

(图/本报系资料照)

蔡英文执政8年的宪政大限将届,治理的贪腐问题,如巴西过期蛋及绿能养黑金等陆续浮出台面,民众期待政党轮替的比率也高过6成,但在野兵分三路,理性上都知要整合才能赢,实际各有算盘,是不是就此让民主防腐的8年轮替机制破功呢?

目前在野三人民调,郭台铭垫底情势趋于明朗,侯友宜与柯文哲则呈麻花卷状,纠缠环绕难分高下。蓝白正副总统配如难成,靠理性计算弃保也充满不确定,如此混沌2024还能一搏取胜的出路在哪呢?

理性计算的尽头,其实是理想理念引路的契机,良善制度的突破与建立,不是靠政治人物的良心,而是面临不确定但又有求胜的企图,才能促成他们兑现过去说而不做的理想,成就典范。

以目前民调的纠缠,蓝白与其陷于无穷回路的缠斗圈,不如回到根本思考,探究《中华民国宪法》总统及阁揆职权该如何划分?政府人事如何依职权理路任命安排?共同设计出符合宪政理路,又能兼顾政党政治现实的执政蓝图,不仅是为蓝白政党可能组联合内阁的情况思考,且能提供给任何愿依宪法、又考量现实上立法院可能会出现三党不过半的政党为参考。具体而言,就是鼓励台湾政党,不靠修宪,用白纸黑字的契约,实践更贴近民主的「共识型」政府体制。

宪法上总统直选,但权力设定较集中为「国家元首」这一角色;而行政院长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首长,1997年的修宪虽将立院阁揆同意权取消,让总统可直接任命阁揆,因而常成为替总统挡子弹的代罪羔羊,但蓝白若愿校正过去把行政院长做小的宪政扭曲,协商明定总统任命行政院长,得经由立院多数党联盟共推,且经此任命的院长,上任第一天到立院施政报告,可比照法国要求立法委员行使同意投票权,以彰显自己在立院过半的支持。

这些俱应载于欲组联合内阁的政党契约,并公诸于世。再如内阁人事的任命,过去也未具文,「人治」色彩浓;具典范性的做法,应能具文将总统权力有关的职位,如外交、国防、军事、两岸等,明言是总统主导,其他行政院长有主动任命权,但任命前得与总统协商。最后,是所谓6千多种公营或公私合营事业的人事任命应完整列表,先做性质区分,如专业性、管理性或技术性等,再以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及联合内阁的党团代表等,组成提名小组,由总统最后任命之。

权位资源如能依宪法设计的逻辑做大方向分配,先形成共识且具文,蓝白就不用纠结在侯柯配不配,或谁正、谁副等,最后再集中力量支持最有胜选机会的人,让政党轮替仍能发生,并实践共识型政府,才是台湾的民主之福。(作者为国立中山大学政治所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