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美学VS台湾美学 文资学者解读为何爱日式不爱中式

北方宫廷式建筑近年在台被视为「华国美学建筑」。(报系资料照片)

「华国美学」近年广泛地被提及,而被冠上负面表征的「华国美学建筑」又几乎与北方宫殿式建筑画上等号,何以庙埕甚至日本神社在台湾都不会被视为「威权」符号?文资学者萧文杰指出,是否融入在地人文与风土是关键。

萧文杰指出,艺术界对于何谓「华国美学建筑」并没有标准答案,但仍可归纳发现以钢筋混泥土等时代性材料,仿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为主。因明、清时唐山过台湾,先民大多来自福建、广东一带,不太兴建北方宫殿风的建筑,「华国美学建筑」大量在台出现,则是国民政府来台,而后中美断交、退出联合国后,以此类建筑象征「正统」的后遗症。

萧仁杰指出,从圆山饭店的前身「台湾大饭店」到日本「建功神社」改建的国立艺术教育馆,当时这批宫殿式建筑失之与台湾庶民、在地风土人情的连结,「可说只有中国美学样式的复制贴上」,加上「美学教育只讲一半」,例如故宫的翠玉白菜,多半只介绍原本陈设于永和宫,具有清清白白、多子多孙的美意,被推测为光绪帝的瑾妃所拥有的嫁妆,「但光绪帝真的多子多孙吗?」萧仁杰认为未亲近常民生活的复制美学,是造成今日认定为「丑」的主因。

萧仁杰以桃园神社的参道所植的鹅卵石采用「一心六石」的排列方式为例,即是在地工人和工法;三峡的祖师庙则有台湾师傅的手作传统雕塑。整体而言若能彰显人的价值,以文资保存的角度而言才能在文化符号之外见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