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上甘岭》塑造战地众生相 成为岁末市场“爆款”

从上海开始启程,经历了九个城市18场演出的磨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原创话剧上甘岭》日前终于来到北京。这个没有流量明星、从剧名看就很主旋律作品,以充满电影质感舞台和独特的热血故事征服了北京的观众,也让业界专家看到话剧作品在战争题材上的探索和突破,成为一部真正的爆款剧。

第一排观众能捡到子弹壳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该剧讲述了这场战争中最为艰难的上甘岭战役。故事在一个封闭的坑道内展开,讲述十几个战士和炊事班班长老马卫生员林兰,坚守阵地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故事。

战争题材最直观的当然是战争场面,这部剧突破以往舞台局限,将充满硝烟的战争场面搬到了剧场。许多观众惊叹,居然在剧场看到了爆破,机枪扫射到舞台上溅起泥土、子弹打在身上溅出的血,甚至能闻到火药味儿,坐在第一排的观众还捡到了退膛的子弹壳……该剧邀请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八佰》《金刚川》中的特效团队负责该剧的爆破特效,著名当代艺术家丰江舟担任多媒体设计。该剧制作李东表示,将红色经典题材进行当代审美的转化是首要问题,“要让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也能觉得《上甘岭》好看,也能被它震撼。”

除了特效营造的震撼外,有史可依剧情也让整个故事更具震撼效果。导演李任说,剧中角色和情节都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托进行创作的。比如,有个美国士兵进入坑道,曾有专家质疑这个角色出现在坑道里不合理。李任说,他查阅了很多资料,曾经在志愿军老兵口述史里听到美军下到过坑道的事例

炊事班长老马独特而生动

密闭的坑道就是一个舞台,十几个角色在这里上演着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场大戏。一个连的人打到剩下一个排,一个排的人打到剩下一个班,一个班的人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这部剧不仅有张力十足的戏剧故事,更刻画了栩栩如生的战地众生相

硝烟的味道带着观众走进艰苦卓绝的战斗,而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角色,则使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他们中间,有的人身上带着职业军人的冷静、严峻;有年纪小的士兵还未褪去青涩,面对战争格外紧张;年纪大一点的则苦中作乐,畅想着战争胜利后的生活;铁骨铮铮的连长坚毅果决又不乏人性的一面;指导员要求纪律严明但又总会心软;软萌的女卫生员却异乎寻常的大胆……

其中最为独特而生动的当属黄宏饰演的炊事班班长老马,可以说是戏剧舞台上的一个全新形象。他在参军打仗前曾是一个山东快书艺人,身上有着江湖的影子,带着江湖艺人独有的生存智慧,但又在“保家卫国”的号召下来到战场上。

作为炊事班长,老马总想着把粮食省下来多吃几天,但最后粮食剩下了,人却没有了,这也催着原本胆小的他走上战场。同时,作为艺人的老马还经常在剧中“抖包袱”,让观众在残酷战争的憋闷中能够透一口气。表演经验丰富的黄宏,虽然是第一次出演话剧,却稳稳当当地为年轻人撑起舞台。李东介绍,自己当初提出了“上甘岭”这个题材,既是主演又是编剧艺术总监的黄宏,则提出了老马这个人物,让整部作品有了一个核心。

好作品没有年龄限制

在演出结束后的研讨会上,专家们将话剧《上甘岭》称作“在爆款平台上打造出来的主旋律作品”。

在商业市场上,一个民营文化企业制作这样一部非常主旋律的作品,似乎有些“越位”。制作人李东表示,制作主旋律作品不是国有院团专利,而是每个文艺工作者都担负的职责,“你只要有心就能做这个工作。”

这样的主旋律作品如何在市场寻找到自己的目标人群?曾经制作过爆款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李东说,想要寻找到这样的人群并不容易。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肯定是那些年龄较大或是听着《我的祖国》长大的人群,但从市场角度看,这个主力群体现在不一定愿意来消费,“任何时候文化消费市场的主力都是年轻人,主要消费的是娱乐产品,但我们这个戏的定位是文化产品,所以在制作过程中不能只想着这部分观众的需求……”坐在一边的黄宏补充说:“群体的问题我就不信邪,春晚是什么群体,不就是男女老少都有吗?真正好的作品一定是没有年龄限制的,甭管什么人,只要进了剧场,我们就一定能让他满意。”

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主旋律创作的确不是国有院团的专利,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自2016年设立以来,一直按照“扶持原创、助推精品,激发社会文化活力”的工作宗旨,积极调动各类资源,搭建共享平台,鼓励和引导国有、民营院团在主旋律文艺创作上深耕厚植,“五年来,基金累计支持项目近600个,资助资金约5.7亿元,其中近半数都是社会文化机构,持续撬动着社会力量参与首都文化建设,激发社会创作活力,构筑首都文艺精品创作高地。”记者 牛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