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已姓抖,无人再识孙燕姿

随风飘散的不仅是姐姐们的人气,还有90后的青春

而把她们一同拍死在沙滩上的后浪,不是更有实力歌喉,而是互联网无情的迭代和年龄参差

2021年最让我感叹自己年岁已逝的瞬间,不是生日蛋糕上数不清的蜡烛,而是刚为周杰伦学会打榜,转身孙燕姿又以“冷门歌手”的身份被挂上热搜。

冷 门 歌 手  孙?燕?姿?

当年大街小巷传唱《绿光》和《遇见》的时候,这位新百伦可能还穿着开裆裤刚学会打酱油。

先有2019年豆瓣某网友惊天发言“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

炸出了高龄粉丝们一夜之间把他送上超话榜一。

这也许是周杰伦拿过的最没用的第一。

又来一个“冷门歌手孙燕姿”,难道00后的 QQ 音乐曲库,会自动屏蔽那些曾经霸占过90后播放列表华语流行乐圈顶流?

你可能没听说过孙燕姿,但你一定知道“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这不是网梗,而是每一个经历过或沉迷过21世纪初华语流行乐黄金时代的人,都没办法无节奏朗读的经典

( 出自孙燕姿发行于2003年的专辑《The Moment》)

要说明孙燕姿在华语流行乐坛有怎样的地位,只用看一件事——

周杰伦之所以没能在出道当年拿到第12届金曲奖的最佳新人奖,是因为该奖项被孙燕姿捧走了。

2000年签约华纳唱片,当年就发行了首张专辑《孙燕姿同名专辑》正式出道,一曲《天黑黑》惊艳到放在2021年还是听1秒立陷爱的程度。

在那个年代,衡量人气的标准还不是微博粉丝数,而是绝对的音乐创作和演唱实力:

反映在专辑销量、各大播放排行榜的名次、高含金量奖项的获得/提名次数……

多少千禧年初的华语音乐学生党粉丝们,省吃俭用几个月才攒出一张演唱会门票钱。

现在粉丝们长大了,手头富裕了,“冷门歌手”们却不再开演唱会了。

何况孙燕姿本人2011年才学会使用微博(也是难为大龄粉丝留下考古证据)。

孙燕姿向来以嗓音独特,唱功扎实著称,出道二十余年一直保持着稳定高质量的产出。

人们想起她的只有音乐,只有音乐也就足够。

( 真 · 拿奖拿到手软)

从《遇见》到《开始懂了》,再到《半句再见》,每一首歌都陪伴了粉丝青春的某个特定记忆

这种级别的歌坛一后,被冠上“冷门”的前缀,可想而知对一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多么荒谬。

新千年时代红极一时如今又没落的歌姬,不止是孙燕姿。

乐坛的“四大三小”天后,估计没有几个00后能够数得清楚。

孙燕姿被判为冷门;蔡依林还是那个不停倒带的舞娘

萧亚轩应该最脸熟,毕竟她是成功泡到小男友的励志姐姐代表;

梁静茹只能用表情包给你勇气。

“三小天后“认识的人应该更少,电眼教主张韶涵近几年频上综艺,唱功和不老的颜值让她多少维持住了一代歌后的尊严;

甜心教主王心凌约等于销声匿迹。

可爱教主杨丞琳当年是首个入围三金(金钟奖金曲奖、金马奖)的稀有艺人

现在与她相关的新闻标题清一色的是极度消瘦的身材和“新晋浪姐”的过往私生活。

再往前稍稍,王菲那英莫文蔚之流,怕是都没出现在00后的字典里过。

随风飘散的不仅是姐姐们的人气,还有90后的青春。

把她们和我们一同拍死在沙滩上的后浪不是更有实力的歌喉,而是互联网无情的迭代和年龄的参差。

被“热爱105度的你滴滴清纯的蒸馏水”洗脑的第5天,我很想完整地听一遍《我怀念的》。

如果不擅营业还坐拥2000w+粉丝的孙燕姿叫“冷门”,那十有八九的歌手都只能称为“圈内一游”。

(90后不是不上网 只是多半时间在当死尸)

照这个趋势演进下去,S.H.E.、BY2过几年应该查无此团,周杰伦都得某音直播唱歌才能养得起妻女吧。

随便采访一个街上最潮的00年 boy,大概80%会认为王菲的成名曲是《匆匆那年》,身份是窦靖童的母亲。

2005年,已经产出金曲无数的王菲淡出歌坛,那时年纪最大的00后还没上小学

2010年正式复出,同年就登上春晚演唱《传奇》。

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了5场演唱会,开票10天预售1888万,打破中国内地演唱会门票的预售记录。

试问如今有几位当红 idol 离开互联网3个月之后,还能被人们记起?

1998年的王菲与那英首次同台春晚献唱《相约1998》,成为封神之作;

20年后,她们再度携手站上春晚合唱《岁月》,送给她们自己,和见证过一切光辉的那一辈人。

说到底,不是他们的实力不如从前,而是追随过他们的粉丝老了,不懂也无暇冲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一线维护他们的尊严。

论起在破旧的 CD 店里淘专辑和操作古早 MP3,90后或许还有一定的发言权,要比打榜控评做数据,忙着养家糊口的老粉们先行告退——

不是学不会那一套,而是不在乎所谓的超话排名和冷门热门,动辄十余年的喜爱与追随的分量,难以也不愿被量化。

其实不是所有的金曲缔造机都退隐山林了,各有所求,所以状态不同。

佛系如孙燕姿,可以好几年不开演唱会不发新专辑,更别提社交平台圈粉博好感。

她只想好好过自己的生活,默默做优质的音乐。

当然也有在新生代霸场的乐坛,照样混得风生水起的“老人”,比如张韶涵。

她是难得的“梅开二度”的艺人。

在经历过《隐形的翅膀》和《公主小妹》的歌唱演艺两开花的极盛时代之后,却因为种种个人原因事业跌到谷底。

再次盛开在众人的视野面前,可能是那首将隐忍变为正面出击的《有形的翅膀》,也可能是一曲惊艳世人的纯粹空灵至极的《阿刁》。

参加《歌手》翻红,多次出席综艺、活动的频繁刷脸。

加上无敌的唱功、好皮肤好身材、冻龄生长以及逐渐彰显出的强烈个人魅力,步步沉淀积累出的内蕴甚至让她人气更盛。

另一颗娱乐圈常青树,是李宇春

即便“超级女声”早已无人知晓,李宇春仍是经久不衰的icon。

她的魅力一直是多元且前卫的,不需要改变就会被不同时代的孩子们无条件追捧。

屡次让人眼前一亮的红毯造型,先锋的音乐创作能力。

她似乎总是站在时尚的风口浪尖,却意外地维持住了市场和口碑的双重认可,用“做自己”成为不灭的偶像代表。

她们的盛衰,是个人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取舍。

其实很多曾经置身于华语乐坛黄金年代的歌迷们,都会在互联网兴盛的近几年,遇到数不清的迷惑瞬间。

打开各大音乐软件的歌手排行榜,想看到熟悉的名字可能得往后翻好几页。

走进 KTV,发现想唱的(会唱的)歌单名字叫做“怀旧金曲集锦”,对流行何时离我们而去无从得知。

电音和某音口水歌淹没的品味,只能在凌晨12点的复古网抑云中得到宽慰。

不是无法接受那些洗脑神曲,只是想听几首言之有物的歌,还得是老歌。

新旧更替是任何一个场域里的伦常。

惊诧过后,对开篇那位小网友发现新大陆般推荐孙燕姿的“乌龙事件”,似乎也能理解。

毕竟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也很难听懂张学友、刘德华、Beyond 歌里大开大合的爱恨情仇

90后们奋起直追,一夜之间把周杰伦送上榜首也好;

为孙燕姿抱不平,怒回2011年的微博下“踩一踩”也罢。

属于我们的经典不会从记忆中被剥夺,自然也不能转嫁到别人的青春。

也许有人会在一波又一波的“巨星淹没”事件中唱衰华语乐坛,宣称中文音乐已死,对如今撕扯着我们的耳膜的口水歌大声说不。

但我更宁愿把这归咎为不同时代音乐审美的革新,不分高下,各守城池。

下一个十年,不一样的群星仍会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