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兰州段一年300具浮尸 「捞尸人」年赚46万
大陆媒体9日披露,黄河兰州段每年漂流200至300具浮尸,由于人力、程序复杂,无单位愿意插手,当地因此出现一种高薪行业,就是「捞尸人」。
「黄河又没盖子,你去跳啊!」在大河穿越而过的城市,民众激烈争吵之余,偶尔会冒出这样一句骂人话。久而久之,「黄河盖子」成为兰州俗语,意思就是「你想跳,就跳去」。
然而,数十年间,真的有不少人跳进黄河寻死。《东方早报》引述当地公安、民政部门及捞尸人的描述,1960年代以来,黄河兰州段约80公里的水域,漂荡着至少一万具浮尸,而且至今,仍以每年200至300具的规模增加。
兰州皋兰县什川镇河口村捞尸人魏职前,16岁开始从事这行业,人称「黄河鬼侠」。在小峡水电站建成之前,从兰州漂来的浮尸,少数留在了下河坪村「老裤衩湾」,大部分被直接冲至河口村的回水湾,这里也成为当地最有名的「死人湾」。
魏职前说,半个世纪里,「死人湾」送给了自己上万具浮尸,每一具都被记录在案。「夏天多、黄河发大水的时候也多,最多的一次一天捞过20具。」
据皋兰县公安局、民政局指出,浮尸中,以自杀者比例最高,意外落水者次之,身上有明显伤痕者少。另外,浮尸的成因也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例如1962年,大陆自然灾害严重,寻死现象较多;1963、1964年以后,因经济问题出事的多;「文革」期间,有所谓历史问题的老干部和因男女关系问题的投河者众。
曾有甘肃警务系统人士统计,20世纪末期,浮尸中自杀、失足、被杀者的比例分别为85%、10%和5%。自杀者中,8成为16至45岁的中青年,且多数为穷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治安状况的整体改善,被碎尸、割喉、捆绑、装麻袋等凶杀痕迹明显的浮尸逐年减少。
▲8日凌晨5时许,迷雾笼罩晨曦,魏职军在垃圾海中寻找尸体。(图/东方早报)
在捞尸界名气也颇大的魏职军父子表示,白天坐在黄河边,不经意就能看见顺江而下的死人,他们只需开快艇过去,就能立即将死尸捞到岸边。
外传,魏家「挟尸要价」,每年赚死人钱超过10万元人民币(约46.6万台币)。对此,魏氏父子未正面回应,而是强调来认尸的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付500元人民币(约2330元台币)至数千元人民币不等的「油钱」。
对于一些无名尸,魏氏父子说,主要将尸体绑在阴凉石头或树上,如果超过3星期无人招领,就会解开绳索,任其漂走。
报导称,多年来,当地方公安、民政、环保部门与水电企业和捞尸人之间,围绕浮尸污染、随意打捞、挟尸要价、善后处置的纷争不断,显示多头无人负责的治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