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美洲雕鸮被走私又弃养 留下来当动物小老师
▲美洲雕鸮「大角」在几年前被人弃养,无法野放,也回不去美洲。(记者林育绫/摄)
这只美洲雕鸮名叫「大角」,很明显地牠并不是本土的猫头鹰,而是被人走私进口又遭到饲主弃养,在2011年4月辗转被送到南投「野生动物急救站」。由于是外来物种,不适合野放,也回不了家乡,因此留在急救站成了「动物大使」。
位在南投集集镇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3年成立「野生动物急救站」,帮助许多因为天灾人祸而受难的野生动物。在记者采访当天,正好幸运遇见「大角」站在急救站入口处,像个小小卫兵,盯着来访的每一个人。据悉牠并不常出现在这个位置,虽然容易被牠美丽的外表给吸引,但只要靠太近,「大角」马上出现警戒的模样,提醒所有人「牠仍然是一只猛禽!」
▼「不要太靠近我!」
▼「我可是警告过你喔!」
美洲雕鸮在国内确实罕见,因为根本不属于本土物种,而是被有心人士刻意走私进来。据悉原饲主饲养一年多后,就将年纪还是小朋友牠弃养,2011年4月辗转送到野生动物急救站。其实像「大角」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因为美丽的外表和罕见的物种身份,被有心人士刻意走私进来贩卖;但猫头鹰毕竟属于猛禽、野生动物,锋利的爪子和食物取得困难等等因素,都不适合被当作宠物饲养。
美洲雕鸮习惯在夜间觅食,飞行时羽毛无声,靠着优异的视力和敏锐的听力搭配定位,捕食猎物。只可惜「大角」因为不是台湾原生种,没办法野放,也无法回到美洲,只能留在急救站,成了「动物大使」的一员。野生动物急救站曾经在脸书分享牠的故事表示:「牠想告诉大家,饲养动物前请先考虑清楚,因为生命永远不能以儿戏看待。」不少网友看了难过地说「回不去了!」「又一个不被尊重的生命,叹!」也有人说:「别因为可爱或稀有就占有,野生动物自由生活、各自扮演在生态圈的角色,各安其心、各守其位,才是尊重生命。」
被「野生动物急救站」急救的动物,经过治疗、休养复元以及野放训练后,约有4成动物可以顺利野放回大自然生活;但有些动物因严重伤残失去谋生能力,便不会再野放,而是终生收容照料。急救站让无法回到野外的牠们成为「动物大使」,借机让民众认识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更进一步反思人为的伤害,甚至从牠们身上看见不放弃的生命力。
因此到了南投集集镇,除了其他著名景点,不妨走访一趟「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但为了避免打扰需要休养的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急救站」不对外开放,只接受平日团体预约解说,解说会在急救站户外场地或保育教育馆,不会带进站内。不过在开放参观的「鸟类展示园区」里,民众能亲自了解这些折翼动物大使的生命故事;同时中心内还有「生态教育园区」、「保育教育馆」,可以看见复育的奇迹,以及生态永续发展的可贵,更进一步珍惜台湾珍贵的生态资源。透过教育馆内的生态影片、多媒体互动、保育资讯及活动,学习到人类与万物共存的精神,更懂得尊重不同的物种和生命。
*相关资讯: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官网、Facebook:野生动物急救站